三十而立,烟台书写对外开放大手笔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毛旭松

  把时光追溯到1861年,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烟台被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最早开埠的港口之一。西方列强趁机闯入这片古老的海滨,意味着烟台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这也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烟台的发展,在风云际会中,烟台就这样被历史推到了时代前沿。斗转星移,沧桑巨变。1984年,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决定开放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为烟台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好风凭借力,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雄厚的烟台被寄望成为推动这片蓝色海洋崛起的核心力量。
  烟台对外开放30年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单说这对外开放至关重要的交通吧,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即将启用,青烟威荣城际铁路也在建设中,烟台用更加开放的胸襟、开放的理念、开放的环境融入世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烟台经济外向度和对外知名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近期关于烟台的纪录片《烟台开埠》、《胶东烽火》、《烟台开放》三部曲,可以说波澜壮阔地展现了近现代以来烟台的发展变迁。《烟台开埠》记录的是150多年前烟台被动开埠的历史,《胶东烽火》记录的是烟台峥嵘岁月的革命往事,《烟台开放》记录的则是30年来烟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从1861年的被动开埠到1984年的主动开放,烟台已经从默默无闻的海滨小城蜕变为众人瞩目的美丽港城。
  烟台市委书记张江汀认为,“回顾30年历程,烟台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在于抓住了先行开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三十而立,正是壮志雄心,豪情满怀的好时光。站在对外开放30年这个节点上,回首往事,壮怀激烈,展望未来,信心百倍。烟台正以昂扬的姿态大踏步走在宽阔的道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烟台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