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月戒毒的日子
菲菲16岁就接触毒品,3个月后她将开始新生活
2014年06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还有三个月菲菲要离开这里了,她对外边的世界有向往也有担忧。
  ▲在戒毒所一年多,菲菲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算她一个人时也靠右边行走。
  ▲想家时,菲菲就看看家人的照片和书信。
   文/本报记者 刘光斌  片/本报记者 姜文洁 通讯员 蔡淑香
  菲菲(化名)说,她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理解。”还有三个月,她便可走出强制戒毒所,如今她最担心、最忧虑的就是面对熟人,她无法承受那些陌生亲戚歧视的眼光。像菲菲这样的吸毒者大都心灵单纯,对于生活她们有自己的向往。而对于新生活,她们所期望的是信任与理解,而不是排斥与歧视。
  18岁那年,她被警察抓到,此时,她已经感受到毒品对自己的影响,暴躁易怒,神经脆弱,胃病缠身,于是她决定自戒。可没过多久,她再次陷入泥沼。
  20岁时,菲菲被送入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规律的作息,可以学到一技之长,还有戒毒所警察的细心照顾,菲菲用了几个月,便从生理上戒除了冰毒。然而最难熬的是,对于毒品的心理依赖。“只要不吸毒,脑子里整天都想着怎么找冰毒。烦躁、焦虑,感觉只有吸毒才能让自己恢复平静。”如今只要菲菲的情绪产生波动,警察便会带她做音乐治疗。
  菲菲出生在新疆,菲菲的父母在乌鲁木齐打拼多年,家境殷实。后来生意失败,父母返回青岛平度的一个山村。从城市到乡村,从富裕到清贫,她变得叛逆,只在家乡中学上了一年,便即辍学。她开始上班养活自己,她选择了KTV、酒吧这样充满喧闹的工作,在同事的影响下,她沾上了毒品。
  戒毒期间,由于表现突出,本来两年的强制戒毒时间被减去两个月。现在她跟母亲通电话,母亲总是询问还有多久她能回家。然而时间临近,她却留恋戒毒所里的生活。“我跟家里商量,希望三个月后,能够换一个城市生活。”菲菲自认控制力较差,这也是为了远离给她带来毒品的人际关系。她说,自己现在的渴望非常简单,找一份正常的工作,然后嫁人生子。
 相关链接 
网络成为 吸毒贩毒新渠道
  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58万人。目前山东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加上外省查获的山东籍吸毒人员,共计5.1万人,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95%以上是吸食冰毒。而近几年,毒品犯罪还有向农村蔓延的趋势,农村的吸毒者人数也日渐增长。
  据报道,网络贩毒及网络视频吸毒日渐活跃,网络开始沦为贩毒、吸毒的工具。济南市市中区公安分局近期破获一个网络吸毒贩毒团伙,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供述通过网上认识一名贩毒的男子,并先后从该男子处购买冰毒总计300余克。
  据了解,网络贩毒为避免引起公安机关注意,网络聊天中,还通过专门的“话术”规避可能会引起怀疑的敏感词语。近日上海市公安机关,根据掌握的网络吸毒线索,对分布在全市的80多名网络吸毒犯罪嫌疑人同步实施抓捕,而最终竟牵出300余名涉案人员。据统计,该网站网络吸毒人数最多的一天,全国各地共有500多人参与视频聊天。许多会员整天出现在镜头里,甚至有人吸毒后连续3天3夜泡在上面,废寝忘食、日以继夜。
毒品会伪装 成奶茶、咖啡
  新型毒品是相对于传统毒品而言,由人工化学合成的毒品。主要有致幻剂、兴奋剂、兼具兴奋和置换作用的物质以及中枢抑制作用的物质四种。常见的新型毒品有麻古、冰毒、“开心水”等。
  然而现在的毒品市场上,还有毒品可疑伪装,比如“速溶咖啡”“跳跳糖”“橙汁”“奶茶”,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名称也成为毒品的外衣,一些夜店还以赠饮方式,诱人吸毒。据了解,目前国内发现的会“伪装”的毒品,除了“奶茶”之外,还有“跳跳糖”、“阿拉伯茶”、“神仙水”和“止咳水”等。
  据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介绍,在这些吸毒人员中,阿片类138万人,占53%;合成毒品117万人,占45%;其他3万人,占2%。特别是合成毒品,因其兴奋、致幻等特殊功效越来越受到吸毒者的青睐和追捧。
  以新型毒品“奶茶”为例,常以粉末状为主要形态,与平时正常的咖啡、奶茶相似,分别用咖啡袋、茶叶袋包装,仅用开水调和即可食用。这类毒品是一种混合类毒品,把各种合成毒品混合在一起,使吸毒者快点上头,尽快见效。目前查获的这类“奶茶”、“咖啡”,大多为冰毒和K粉混合而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