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石逾沙,愿风裁尘
2014年07月0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杜新英(医生)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在某一方面确实是有天赋的。比如写文章,像王勃之《滕王阁序》、郭敬明之《幻城》,都是在青春年少,基本没什么人生和社会经验时,凭瑰丽奇幻的想象力和敏捷才思一气呵成的。我15岁时读《滕王阁序》,惊为仙文,25岁时读《幻城》,一夜看完后被打击得一蹶不振,很久都不敢拿笔。后来得知郭敬明写《幻城》时只有17岁,我更是望洋兴叹:天才就是天才,岂是我辈这种庸才凭着努力就可望其项背的?
令我失望的是,郭敬明后来写的东西再也没有达到当初《幻城》的那个高度。看得出,盛名之下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郭敬明似乎一直在转型。从那本饱受争议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到《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再到《悲伤逆流成河》,转来转去,总是走不出骄傲犀利又忧郁的有些自恋的风格。这时候他的文章,我渐渐不喜欢了。
直到2013年底他出版了散文集《愿风裁尘》。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冬日午后,我懒洋洋地揭开了这本书。看到《雨世》,多年前那种自卑又开始在心底飞速生长,成年的我又有了对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感觉。文学创作能力竟是这样的高超!
事出有因。多年前,母亲一夜白头之后,就屡次跟我谈:“我这一生,活得苦,处处为人考虑还被人泼一身污水。你一定要替我写篇文章,把我一生的经历写出来,让世人评论。”我答应着,并未动笔。活得苦,是苦在心里,岂是手和嘴能表达出来的?直到2013年冬天,看到母亲的智力已经衰退得很明显,做事情常常丢三落四,身体也三天两头不舒服。我惶恐之余,终于写了一篇《今生》,回忆承欢母亲膝下的温暖与欢乐。偏在此时,我读到了《雨世》。
郭敬明不再是当年桀骜不驯任性肆意的少年,已经成了安静体贴的好晚辈。当然,原因是父母老了。日益担心失去父母,人有了畏惧就会成熟。《愿风裁尘》就是一部长大成人的随感。父亲母亲,不管我们情不情愿,一直在随时间的流逝衰老,不可逆。那种心痛,每个成年的儿女都有经历。
有一天傍晚家里停电,父母没了电视剧看,只能无所事事地围着蜡烛聊天。我提议给他们读书。父母老了,眼睛花了,自己看费力,同意我给他们读。那天夜里,我给他们读的,就是《雨世》。
我也曾享受过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我也曾恐惧于父母的日益衰老,我也曾盼望时光停住,最终却无可奈何地承认,人力有限。
我也曾为父母迟钝的反应、笨拙的举止而泪流满面。可是我延缓不了他们的衰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在我如刀绞的悲伤中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点。
天下儿女心一般。《愿风裁尘》里的郭敬明,是为人儿女成熟的模样:聪明而体贴,自主而柔顺。
《愿风裁尘》是我们成年后的辛酸和幸福。没有了叱咤风云,回归平凡沉静,才是人真实的样子。
怀石逾沙,愿风裁尘。不求衣襟带花,但愿岁月安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