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审案六千余件无一改判
茌平好法官任长申扎根基层为百姓排忧解难
2014年07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任长申工作照。
文/片 本报记者 孟凡萧
通讯员 王希玉 王哲
一项纪录,办案6000多件无一重审
“任庭长,别记了,明天再记吧。”在茌平县博平镇刘坦村玉米地地头,茌平法院工作人员谢尊星劝已顶着烈日工作一天的任长申回去。“当时刚和村民商议好,不记下明天百姓反悔怎么办?”任长申说,他当时在田间地头测量被烧毁麦子的面积和损失情况。
引燃麦田的是刘坦村的一个寡妇杨某,那天杨某带着孩子去给死去的丈夫上坟,不慎引燃了路边的麦垛,火苗借着风势烧毁了旁边29户村民的近70多亩小麦。
杨某丈夫患肝癌刚去世,很难承担高额的赔偿款。任长申于是到29户村民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连续多日地耐心调解,双方就麦田中小麦、枣树、苹果树等作物的损失赔偿达成了一致意见。后他又积极协调县民政部门给付帮扶款20000元,加上杨某支付的部分赔偿款,受害村民的损失基本得到了赔偿,事情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只是任长申办案的一个缩影,他扎根基层法庭21年来,共审结各类民事纠纷4000余件,参与审理审核案件6000余件,特别是2005年以来连续9年个人年均办案超300件,调解率85%以上,没有一起错案,无一当事人缠诉,无一信访案件。
一种坚守,扎根基层为百姓排忧解难
“把办公室设在这里主要是为了方便办案和指导两个年轻法官。”4日,在茌平县法院冯屯法庭,任长申一边引导记者到办公室一边说,他的办公室紧临审判法庭和两个年轻法官的办公室。
“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这次工作调整,工作地点算是离县城最近的一次。”任长申说,其实在2003年的时候,我被调到信发法庭工作,后来自己主动到博平法庭工作。
“当时在信发虽然离家近,但是一年才办80件案子,之前每年都是办300件,办案少感觉有劲使不出来,人生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任长申说。博平法庭案件多,工作人员少,有时任长申一天需要开5次庭,弄得他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百姓有着最天然、最浓厚的感情,深知他们在遇到麻烦和困难的时的难处和苦处,这种深厚的感情成为我工作的原动力,为百姓排忧解难,是我作为法官最初也是最根本的目标和理想。”任长申说。
一份担当,让当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任长申在基层法庭工作21年来,办理案件6000多件,无论是什么案件,任长申都秉公办案,让每一个当事人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曾某是外地人,他在茌平县韩屯镇一砖厂打工时,不慎被砖机输送带绞断右手导致截肢。事发后,砖厂负责人见曾是外地人,无依无靠,只支付了曾某6000元医疗费,欺骗其签定了和解协议,便不再支付其他任何费用。无奈之下,曾某在同乡的陪同下到法庭寻求帮助。
任长申在接到案子时,他也经过了复杂的心理斗争。这是一件“出力得罪人”的事,原告是一名外地务工人员,被告砖厂则是本地的纳税大户,接这个案子十有八九会“得罪”他们。但想想自己是一名法官,顿时有了底气。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被告多方托人说情,并送来礼品请求关照。任长申对此一一拒绝。
见说情无效,被告威胁他“不要胳膊肘往外拐”,否则就要给他点“颜色”看看。紧接着几日,任长申家人接到恐吓电话,有时深更半夜敲他家的门。
任长申说,那段时间里,家属和孩子吓得不敢出门,听见电话铃声就害怕。任长申也有过退缩,但是想到自己是一名法官,就决心将这个案子办下去。在他的努力下,曾某最终获得了6万元的赔偿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