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炙烤,他们仍在一线坚持
2014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快递员
致敬词:我们在享受网购快乐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们的送货人。

顶着烈日送快递
胳膊晒出两个色

  本报菏泽7月21日讯(记者 陈晨) “不好意思,实在没时间,我连吃饭的空都没有。”21日上午11点,记者试图采访一名圆通速递快递员,却得到这样答复:“今天160多个件,我都没打算吃饭。”就在记者跟他聊天的这一分钟,这名快递员仍然左手拿单子,右手拿电话,准备与收件人联系。
  21日下午1点,记者联系上一名中通速递快递员王云。正午天气热得让人慌神,这名25岁小伙子打电话时仍保持耐心的态度与收件人沟通,说着标准的普通话。
  “昨天是175个件,今天是176个件,比3月份增加70%,没时间吃午饭的情况也偶尔发生。”王云说,这几天天气热,公司给准备了藿香正气水,预备的桶装水也从2桶增加为6桶,虽然天热但没有快递员中暑情况。
  商贩
致敬词:他们赚的是辛苦钱,给市民带来了方便。

白天卖瓜
晚上睡在马路边


  本报菏泽7月21日讯(见习记者 朱卓越) 菏泽城区曹州路上瓜果摊点,郭庄的李霞正在自家的西瓜摊招揽生意。中午12点左右,不时有下班经过的人来挑挑拣拣。
  早年开发,家里没有了田地,夫妻俩以卖瓜果为生,夏天从200多公里开封运来西瓜卖,一年西瓜季就开始。李霞告诉记者:“5月份来,一直卖到9月底,卖瓜有十几年,每年都是这样。”
  “为节省成本,没有另外雇人帮忙,去开封运瓜都是自家人开车去,只花个油钱就行,三四天跑一次,一次运一万斤。顺利的话,晚上去第二天一早回,慢的话就得两天。”李霞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告诉记者。
  西瓜比一般瓜果蔬菜体积大,搬运起来不方便。整个夏天,李霞的瓜摊都固定在路边,为方便看管减少来回搬运的麻烦,李霞支顶蚊帐,晚上就睡在瓜摊旁边。李霞说:“我对象晚上睡在这,周围都是小区,附近还有个派出所,治安不错也没出过事。上半夜热点,下半夜就好多了。”

  厨师
致敬词:当别人在空调之下品尝美味佳肴时,他们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不停地忙碌着。

热炉烘烤下
汗珠一层层往外冒

  本报菏泽7月21日讯(见习记者 朱卓越) 天气炎热,不少市民不想做饭就去饭馆点现成的,厨房大师傅们成了夏天里“最炽热”的劳动者。21日上午11点多,府东风味名吃城,2楼厨师长范士建正招呼厨房的伙计们为中午宴席紧张地准备着。
  “今天有包桌,8点多就开始准备。”范士建说。记者来到操作间,直观感受就是:热。几口大锅,翻腾的火苗,滋滋的油锅,人只是站着不动,汗水就不停地往下冒淌,更别提掌勺的师傅,烘烤下汗珠一层层地往外冒,脖子上挂着的擦汗毛巾成了“标配”。范士建告诉记者:“室外30多度,我们这至少有40多度,这几天又是高温,饭店准备了绿豆汤、解暑药等给我们,降温、避暑,热是热点,习惯就好了。”
  “平时包间点菜,会稍微轻松一点,现在都讲究节省,菜品浪费的现象不多,一般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像今天特殊情况要包桌的,就麻烦点。客人来之前要提前准备,根据宴席标准上菜。比如今天大概有十七八桌,每桌要上20道菜,4道面食还有果盘,这些都得在半小时左右全部上桌,不提前准备肯定不行。”范士建告诉记者。





  送水工
致敬词:他们坚守在一线,为千家万户送去甘甜,却留下一身汗水。

不停地奔跑 衣服总是湿的

  本报菏泽7月21日讯(见习记者 杨双媛) 38℃高温,在市民都抱怨太热时候,菏泽城区几百名送水工却仍然坚守在第一线,给千万户人家送去一份清凉和纯净。
  早晨8点到下午6点半,每天至少四趟,搬运百余桶水,在烈日之下,不分时段在众多社区、街道、市场之间穿梭,这就是送水工赵海刚的一天。
  下午3点半,40岁的赵师傅被晒得黝黑,扛着重约40斤的桶装水,赵师傅一口气冲上中山路的一幢居民楼,为客户换完水,满头大汗的赵师傅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在这种高温天气下不停地奔波,赵师傅身上的衣服从来没干过。
  要说送水工最怕的事儿,并不是高温,而是好不容易把水送到扛过去,顾客却不在家,还得把水再扛下楼带走,等顾客回家再送。“在这种天气下,需要送水的人家特别多,虽然高温送水很辛苦,但每次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谢谢,我心里也感到很高兴。”赵先生说。
   环卫工
致敬词: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不辞辛苦,而我们不妨少丢一个垃圾,少扔一块瓜皮,让他们少辛苦一点。

一上午不停歇 打扫四车垃圾

  本报菏泽7月21日讯(见习记者 杨双媛) 在滚滚热浪和猛烈的阳光之下,很多人都会选择躲进空调房寻找凉意。而这种天气对于环卫工人张笛献来说,这是一种“烤验”。
  张师傅负责牡丹区实验小学附近500米左右路段,虽然距离并不算长,但却并不轻松。“如果中午不出来扫,下午地面就一塌糊涂。”张师傅告诉记者,这条路段地处牡丹区实验小学,旁边又是菏泽牡丹体育场北门,摆摊卖吃的人很多。
  “我今天凌晨两点就起床了,体育场北门垃圾扔的到处都是,必须及时清理才行。”据张师傅介绍,每天早晨7点之前,他们都要把路面初步打扫干净。仅今天一上午,他已经打扫4车垃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