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培训今日开讲,读者可旁听
40名乡村教师上午当学生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7日,参加乡村教师培训的阳谷县李台中学老师邵桂伦(右)在本报会务组报到。 本报记者 左庆 摄
     本报济南7月27日讯(记者 张红光 郑雷 实习生 付晓晓) “终于等到这样难得的培训机会了,一路过来,我非常激动。”这是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八里中心小学校长贾光远到达济南后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本报推出的“有爱不孤单——培训乡村教师 关爱留守儿童”系列讲座明日开讲,来自全省各地的40名乡村教师已于27日全部抵达济南报到。
  在这些报到的教师中,不仅有中小学的校长、年级主任、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甚至还有支教大学生、退休教师。今年59岁的巴淑花,是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巴东小学的退休教师,也是这40名教师中年龄最大的,来济南参加培训,孝顺的儿子实在不放心,就专程送她来报到。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我特别关注,这些专家专业、高端、精准的培训和指导不容错过,就算自费,我也无论如何要来。”巴淑花说,“我一心想开一所留守儿童之家,参加完这次专家培训,回去后就准备成立。”
  菏泽市定陶留守儿童学校的老师经过6个小时的车程才匆匆赶到济南,带队的校长刘传玺说:“我们从四面八方会聚到济南,为的就是一个目的,得到专家的指导,路途的风尘和身体的疲惫抵挡不住我们渴望接受专业培训的热情。”该校学生全部是留守儿童,杨莲老师告诉记者,“我们最想学习如何对儿童进行行为引导和管理,和孩子如何良好沟通。”
  本报“有爱不孤单——培训乡村教师 关爱留守儿童”大型公益活动,将于28日、29日在山东师范大学教学三楼报告厅举行,5位国内省内知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将带来有理论深度兼具实践性、针对性的5场讲座,欢迎关注未成年人教育的热心读者前往旁听。
查资料梳理问题,老师有备而来
  本报济南7月27日讯(记者 张红光 郑雷 实习生 董兴生) “我接到入选通知后,专门跑到学校,把留守儿童的详细资料调了出来,做了一个细致的分析,我还打印了一份带过来了。”临沂市费县朱田镇大泗彦小学的校长刘海峰这样告诉记者,大泗彦小学承担着周围5个行政自然村孩子的教学重任,迫于生活的压力,这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的比较多,在200多个学生中,有32个孩子属于这样的情况。
  “因为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全校没有一个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我们特别渴望能得到针对留守儿童的专业心理疏导知识,我这次过来一定认真做好笔记,为此我还专门借了一台DV,争取把整个过程全部记录下来,等回去抽专门的时间,给全校的老师培训,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意识和水准。”刘海峰说。
  德州市齐河县祝阿镇八里中心小学校长贾光远也告诉记者,来参加培训之前,上级教办主任专门打电话叮嘱他,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做好笔记,和专家多交流学习,等到8月下旬,新学期开学前,祝阿镇11所校长将集中到一起,搞一次“校长论坛”,传授留守儿童方面的专业知识。
  2014年央视“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许晨将日常教学中引导孩子方面遇到的问题,一一作了梳理,并上网学习了留守儿童心理疾病预防知识,“希望和专家有一个心灵的碰撞。”她说。
  在聊城市冠县梁堂中学,留守儿童大约占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平均每个班就有五六个。“学校非常重视这次培训,学校虽然有两名心理老师,但都不是科班出身,只能对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心理疏导工作,学生心理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该校一班主任杨秀元说。
30名保洁员要带孩子来听课
  28日,本报举办的“有爱不孤单——培训乡村教师 关爱留守儿童”系列讲座在山师开讲。27日,济南市城管局机械化清扫大队的30名保洁员已经报了名,并且要带着孩子去聆听讲座。
  机扫大队的保洁员大多来自济南周边农村,不少夫妻双方都在城里做保洁员,孩子留给老家的父母照看,“只有寒暑假,他们才能把孩子接过来,一块儿团聚。”机扫大队负责人邵先生说。
  虽然也有一些把孩子带在身边,但由于工作特殊,没有节假日和周末,平时与孩子缺少交流,对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无暇顾及。邵先生说,周末放假,孩子们要么在家呆一天,看电视玩游戏,要么跟着父母路上去帮忙干活,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们跟同龄人明显不同,“都比较成熟,自理能力也较强,不过与城市里的孩子比,他们也更沉默。”
  7月28日上午,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文新将做一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促进”的讲座,保洁员们很感兴趣。“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样的高端课堂。”保洁员刘女士说,“肯定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本报见习记者 魏新丽  实习生 曹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