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末班车,坚守待客来
青岛11条“夜公交”亏本营运,虽然乘客不多但司机认为“值”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7日晚11点半,316路“夜公交”上除了记者外,并无其他乘客。
  康学群跑完一班“夜公交”,已是次日零时。
  下班前要全面检查车厢,关好车窗。
  “夜公交“在青岛火车站西广场外等候乘客。
   文/本报记者 蓝娜娜 片/本报记者 杨广帅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坚守在深夜的岗位上,只为向乘坐最后一班抵青的高铁旅客提供价廉安全的公交服务。他们,就是岛城“夜公交”的驾驶员。据悉,从2012年8月19日起至今,岛城“夜公交”线路已增添到了11条。
专属驾驶员,一年上夜班350多天
深夜“不见不散”,寒冬苦候冻肿脚
  如今,青岛火车站、火车北站共配有11条“夜公交”线路,线路辐射市内三区,目的是对接抵达青岛的最后一班列车,为旅客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高铁能否准点到受天气影响很大,特别是冬天和夏天,一旦遇到强降雪或者降雨天气,就很容易出现火车晚点的问题。”11条“夜公交”中线路最长的325路车驾驶员王栋说,按照规定,如果最后一趟列车不能准点到达,那么公交车也将顺应延迟发车时间。
  王栋回忆,今年春运期间,一趟东北方向来的高铁原本应该在22点30分之前就抵达青岛,但受到雪天影响,这趟高铁整整晚点了3个半小时,等到真正发车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两点半。
  “春运期间,火车北站刚刚开通不久,那个时候停车场的配套设施还不是很完善,根本没地方取暖。当时路队调度告诉我列车大约凌晨两点到,我寻思这得等3个小时,车内开暖风太浪费能源,就没舍得用。那天等接到最后一班乘客时,脚已经冻肿了。”不过,因为那天晚上火车太晚到,周边也没有太多的出租车,所以乘客还是很多的,王栋说:“冻肿脚也算值得了。”
乘客认同,司机苦等也“值了”
  17日23时01分,从上海驶往青岛的最后一班动车组抵达青岛,旅客陆续出站。记者看到,有的旅客坐上家属的车离开,有的旅客拖着行李去打车,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乘坐公交。
  “我是从上海来青岛旅游的,之前看旅游攻略上说建议出火车站后乘坐公交出行,没想到青岛这么晚了还能有公交车。我觉得相比出租车,公交车更安全一些。”17日晚上,从火车站乘2路“夜公交”到华阳路的薛小姐说,之前在火车上她担心时间太晚没有公交可坐,怕出站后遇上“黑出租”,如今一出火车站就看到了等候的公交车,这让她很高兴。
  同样,乘坐307路到浮山后的市民孙先生也对“夜公交”竖起了大拇指。“原本从火车站到浮山后,打车需要30多块钱,现在有了‘夜公交’,1块钱就能到家,让我省了好多钱。而且,晚上道路也不是很堵,公交车的速度和出租也差不了多少,总之就是很方便。”孙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虽然乘客的满意度很高,但是由于夜间人员有限,“夜公交”实际的乘客数量极少,除了307路和207路两条驶往浮山后、李村公园居民聚集区的线路人员稍多外,其余“夜公交”乘客基本维持在个位数,“零乘客”更是经常的事情。
  17日当晚,截至23时20分发车时,等候在火车站西广场外的2路、20路、307路和316路4趟“夜公交”中,乘客数量最多的307路也不过十几名乘客,而路线最长的316路车一名乘客也没有。
  “火车北站刚开通的时候,周边往来的出租车很少,而且即便走出火车站到环湾路上,出租车也没几辆。对于‘夜公交’来说,平常也许乘客数量很少,但是一旦遇上火车晚点的情况,大批量旅客疏散的任务就都落到了我们身上,从这一点上来说,就十分值得了。”207路“夜公交”驾驶员孙志勇说。
乘客多少不重要,“夜公交”主打公益牌
相关链接
  “316路公交车是柴油车,从火车站返回海游路停车场约17公里,不算车辆损耗费和人工费,仅柴油费就得40元,而回程一个乘客都没有的情况,一年中会有100天左右。”驾驶员康学群说。
  记者调查得知,与316路“夜公交”情况类似,其余10条“夜公交”均处于亏本营运状态。在各条线路中,虽然火车北站发往李村公园的207路公交总体乘客量最多,但平均每趟也只有20人,实际收益远低于运营成本。“我们粗略地算了一下,公交车每跑1公里亏损费3元至3.6元,以乘客量最多十几人的23路‘夜公交’为例,整圈里程36.5公里,一趟亏损费约100元。”青岛公交集团沧海路火车北站23路队书记陈玲说。
  对于“夜公交”的亏本运营,青岛公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录称,公交行业是公益性行业,以社会效益为重。“现在包括‘夜公交’、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以及即将实施的一小时免费换乘,均属于惠民政策的一种。随着这些惠民措施的增多,公交的亏损额度也将增加。”张录说,对于亏损,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因此公交集团主要将精力放在服务质量和安全系数提升方面,确保乘客出行安全、人身安全,“现在,‘夜公交’已经辐射市内三区,实现了公交和最后一列高铁的无缝对接。今后,随着地铁的开通,青岛的立体交通体系将逐步形成,公交还会根据需求增添或延伸线路,确保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