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送家具,晚上画国画
张兴亮:用粗糙的双手演绎细腻的人生
2014年07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兴亮的画室挂满了他的作品。
     文/片 本报记者 韩微

  因为痴爱画画,49岁的张兴亮在给人送家具之余,总爱在自家二楼的小画室里挥毫泼墨。用邻居的话说,平时大家在胡同里聊天的时候总不见人,做了这么多年邻居,还真不知道平时这么个出力干活的人,竟画了一手好画。
为学艺,母亲向生产队借钱
  49岁的张兴亮家住市中区前石碑社区,他拿笔画画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但真正拜师学习国画的时间却只有两个月。
  “十七八岁的时候曾经学过素描。不像现在,到处都能找到培训班,那时候只有各塔埠有个会画画的老师开班教课,一个学生50元的学费。可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工资才十三块,根本就学不起。最后看我确实想学画画,母亲就去生产队借了钱,帮我圆了这个梦想。”张兴亮说,虽然有了绘画功底,但真正接触国画还是在1983年的时候,为了丰富自己,他找到了枣庄一中当时一姓吴的老师拜师学艺,而这期间也让他对作画又有了新的认识。
  “国画需要磨,不光磨墨,还得磨心。”因为生活条件和工作的限制,张兴亮在接受两个月的国画学习后,便回到家中自己琢磨,再时不时去鲁南书城和市图书馆去找一些画册看,而这一看就是十几年。
送家具路上,有好风景拿起笔就画
  在张兴亮家二楼的小画室里,高温天气致使里面更为闷热,只有室内的摇头风扇能缓解人们的赏画冲动。他说,正是那时候的“得之不易”让他分外珍惜今天的一切,只要是拿起画笔,一天的劳累和所有的烦恼都会抛之脑后。
  “去山亭那边送家具的时候,碰到好看的山山水水就会停下车多看一会,或者用身边的纸笔简单画一下,再带回家做创作素材。”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虽然没有机会到大山大河写生采风,但对于张兴亮而言,能将生活在周围的一切都变成自己的“导师”也是创作画作的乐趣所在。就算是一些单位院子里的老洋槐,那双白天搬家具,晚上拿毛笔的手也能来回抚摸半天,就是为了在作画时,能有个活灵活现的树皮纹理。
精神和物质,他实现了双丰收
  “下班回家后我都会到画室待着,很少出门和邻居们聊天,所以后来他们知道我会画画的时候都很震惊,我自己想想,也觉得一个整天出劳力干活的,和拿着画笔作画的还真是不搭边。”虽说这样自我调侃,但说起那满屋的画作来,张兴亮还是一脸的自信和满足。
  交谈中,张兴亮介绍,因为自己白天需要上班送货,所以能够好好画画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好在夏季白天总是要长一些,否则为了保证画作的色彩符合要求,就只能晚上勾图。“作品墨迹没干的时候是一个样,干了又是另一个样,所以耗的时间多也是很正常的。”面对自己出劳力工作和挥毫山水的“双面”生活,张兴亮觉得倍感充实。在他看来踏踏实实地为了生活工作,追求精致完美的艺术创作都是生活赋予自己的财富,因为肚皮和精神的双重满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