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权力,才能管住“公务员小区”
2014年07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以营利为目标的开发商当然不会做赔本买卖,他们之所以特殊“照顾”地方公务员,就在于后者所掌握的权力可以为他们所用。
本报评论员 吴金彪
  近日,河南濮阳被曝公务员以“白菜价”买高档小区,涉事楼盘为当地面向市直单位公务员定向开发的商品住房,房价只有市场价的一半。   “白菜价”的房子,自然非一般人所能“享受”,特别是其中的高端户型“只有到了一定级别才能购买”。低价的“公务员小区”之所以会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质疑,正是因为其背后有着公权力的影子。若无权力变现,房价怎会在公务员面前“折腰”?
  对于以超低价售卖公务员小区,濮阳当地有关部门振振有词,称该小区建设属商业行为,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政府没有插手。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这样的房子只针对特定人群,价格更是脱离市场。无论是低价购房还是转让“购房资格”,公职人员可以很轻松地从中获得丰厚的收益。相比之下,普通购房者依然要忍受高房价,“手续合法、齐全”的廉价“公务员小区”制造了明显的社会不公。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以营利为目标的开发商当然不会做赔本买卖,他们之所以特殊“照顾”地方公务员,就在于后者所掌握的权力可以为他们所用。要知道,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卖地、立项、审批等工作环节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如果能给予开发商适当“倾斜”,那么在“公务员小区”失去的利润就可以从别的楼盘中“找回”。从长远来看,与政府搞好关系所带来的效益,远比单个楼盘所能实现的利润更加让人垂涎。
  值得警惕的是,类似的情况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咸阳、南昌等多座城市都曾曝出公务员低价购买“特供”商品房的消息,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要想遏制这种披着“合法”外衣的权力变现模式,还是得抓住问题的根源,把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政府权力关进笼子。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严格的操作规范取代过度的自由裁量权,以公开透明的审批、监管挤压暗箱操作的空间。当开发商明白“投资”公务员并无额外回报时,就失去了“赔本赚吆喝”的积极性,“白菜价”的“公务员小区”自然失去了用武之地。
  至于公务员的住房需求,他们也应当和普通群众一样,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途径来解决。而政府也应当改变自身的“保姆”角色,更不能逆潮流而动,为公务员谋求“去市场化”的福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开发企业法人股东的濮阳机关事务管理局,显然是在开倒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