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镇冯庄村义读学校,给留守儿童建了一个“家”
学校里过暑假 他们很快乐
2014年07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本报记者 张冬梅 摄
  志愿者在辅导学生功课。 本报记者 张冬梅 摄
   本报记者 张冬梅
  暑假原本是所有孩子都期盼的,然而对龙阳镇冯庄村的留守儿童来说,暑假他们更愿意留在学校。因为父母不在家,孩子们在学校可以学习,可以玩耍,还有大学生和爱心人士关心,在学校的暑假他们过得更充实,甚至感觉比在家还温暖。29日,记者在冯庄村留守儿童义读学校体会到了这份温暖。
有了义读学校,留守儿童假期有了好去处
  滕州市龙阳镇冯庄村留守儿童义读学校是由滕州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书记王琳琳创办的。2013年4月15日,王琳琳到冯庄村挂职“第一书记”,经过走访,她了解到,冯庄村80%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外打工,村里留下了60多名留守儿童,大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爷爷奶奶年龄都很大了,这些孩子周末、寒暑假都是“放任自流”,再加上村子周边有几个大水库,往年时常发生安全事故。“怎样让这些孩子周末有地方可去,不仅能学习还能玩耍?那就是办一个学校。”王琳琳说,“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立即行动,多方筹集资金,借用教室。学校办起来后,经过滕州团市委和滕州市义工协会的协调,有许多志愿者和大学生以义工、支教的方式来自给孩子们免费上课。而且不光是教些课本上的内容,还教孩子画画、乐器、手工等等。”  
  义读学校的创办,让很多村民都可以放心的去打工了。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位9岁孩子关大坤的奶奶。“以前的时候,一到周末或者寒暑假,他就彻底撒野了,成天不进家,每天我都很担心,怕他去水库。自从王书记办了这个义读学校,他虽然也是六点多从家跑出来,但是我知道他在学校,就非常放心。”关大坤的奶奶说道。
大学生来支教,虽然留守但也很快乐
  29日,记者在义读学校采访时,恰巧是山东理工大学的13名志愿者在这边支教,而且他们吃住都在冯庄小学。“我们是7月19日来到冯庄小学,7月21日正式开课。我们根据报名人数和年龄分了3个班,每次会排出一个周的课程表。”此次支教团的团长于刘庆介绍道,“因为我们家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原本打算支教两个周就回家的,但是孩子们一直不舍得我们走,所以我们就将支教时间延长了,估计8月8日左右走。”
  记者在课程表上看到,他和平时上学的课程表不一样,上面包含语文、音乐、手工、法律、礼仪、科技、心理游戏等等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记者看到,在孩子们的课桌上,都摆有一个写着他们自己名字的小“名片”,有的“名片”还画着很多星星或者盖着一个“优”字的章。“农村的留守儿童性格比较沉闷,为了鼓励孩子们多参与互动,我们就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只要孩子积极主动,我们就会给孩子在名片上画个星星或盖个章,我们打算到最后自己凑钱给表现好的孩子买点小礼品。”于刘庆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来了一个多星期了,孩子天真纯朴的性格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前几天,我们一个同学过生日,孩子们知道后就手写了很多卡片送给我同学,特别感动。而且很多学生都偷偷地做好手工放到我们住的地方,有时我们都不知道是谁做的。”
  在记者和于刘庆沟通时,一个八九岁的男孩突然跑到办公室说道,“于老师,同学们说你有点胖。”看到于刘庆不好意思地在笑,男孩突然又说了句,“不过我们觉得你很可爱,我们都很喜欢你。”随后,便机灵地跑开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