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关键点
2014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联合国为世肝日制定的主题是:广拓思路。对此,国内知名肝病专家接受相关访谈,就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专家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侵入机体引起的进展性疾病,如不对乙肝病毒进行控制,疾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正是由于慢乙肝的长期危害和严重后果,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期望能够达到乙肝病毒彻底清除,表面抗原实现血清学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的彻底治愈状态。
  对此,专家表示,治愈乙肝是我国和全世界专家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然而,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现阶段在临床上几乎无法实现治愈乙肝的理想目标。临床医生和患者需要更加现实可行的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目标。2010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简而言之,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几率。
  要实现降低肝癌肝硬化的慢乙肝治疗总体目标,就必须理解及准确把握抗病毒治疗的关键点——e抗原血清学转换。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意味着疾病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免疫控制,有望实现持续低水平的病毒复制、纤维化进程的停止或逆转、降低肝癌肝硬化的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实现,是实现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这一临床治愈理想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也是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指征之一。
  对于治疗方法,专家表示,目前,临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有八成在使用核苷类似物药物;在常用的5种核苷类似物中,又以替比夫定具有较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其对乙肝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善作用,已在多项大型国际临床试验的回顾性研究中被证实。
  专家同时提醒,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切莫轻信一两个月就能使e抗原转阴,须遵医嘱定期调整治疗方案,才可能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