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庵村里有座“关帝小庙”
原是观音庙,已有150年历史
2014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庵村的关帝庙虽然不大,但是挺精致。
  关帝庙山门内的古碑。
  关帝庙里的石碑。
  建成180余年的普济桥(资料片)。
  道光十年的《创建普济桥碑》经过180年的风吹雨淋,已经字迹难辨。
     长清区五峰山北侧有一个村子名为“小庵”,但如今村中赖以得名的小尼姑庵早已经不再,只有一座关帝庙,而这关帝庙之前曾经是观音庙,建于1864年,即同治三年。如今小庵村名不副实,但村中小庙却依然保佑村民生活宁静。
  本报记者 陈伟 实习生 李文慧   

关帝庙仅十余平米
传说许愿很灵验

  走进小庵村,并未发现有小尼姑庵,但是却有一座关帝庙。走进庙门,便是一进的院落,从大门到殿门仅有2米多远,整个院子也就是十余平米。
  庙门起脊,左右两侧的院墙对称,高近3米,青砖黑瓦,用白灰砌成,异常坚固。红色的院门让人不忍打扰院内的清静。大门两侧的立墙破旧不堪,发黄的墙面上透出点点白斑,和院墙极不协调。
  村民老王今年7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关帝庙曾多次被修葺过,原来早已败落不堪,但是经过几次修葺,从外观看,好像建成年代不远,但是它已经存在了数百年。
  传说在民国时期,村里有一个穷书生,看上了邻村一位地主家的千金小姐,但是由于两人身份、地位悬殊,虽然彼此互生情愫,但却遭到地主的强烈反对,甚至以断绝父女关系要挟小姐与穷书生一刀两断。
  病急乱投医。无奈之下,书生来到关帝庙上香祈福,希望能够和地主家小姐再续前缘。结果没几天,地主忽然生了一场大病,大夫建议地主要让小姐出嫁冲喜。由于时间紧迫,地主来不及给小姐选配人家,只好让穷书生和女儿成亲。两人结婚后,地主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硬朗,从此地主对这门亲事也从心里接受了。
  老王介绍,尽管是传说,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村里人只要遇到烦心事,一时作不了决定,便来庙里和关老爷说说。说来也怪,说出来之后,心里就痛快了,像是一块石头落了地,因此关帝庙颇受村民欢迎。
原是座观音庙
已建成约150年

  在关帝庙山门内的西墙上,有一块古碑,是个实实在在的古物。古碑上记载的是《小庵庄观音庙重修山门围墙平房碑记》,立碑时间是清同治三年,也就是1864年。如此看来,这座庙的主人原来是观音菩萨,但是后来关老爷如何移居在此呢? 
  老王告诉记者,具体原因他也不是很清楚,村里老人曾经说过,庙宇建成后,经过了百余年的风雨吹淋,已经破败不堪,除了石碑保存外,已经再也看不出当时建成时的样子。
  “后来有人想重新修缮庙宇,便多方筹措资金。出钱最多的一户人家非常佩服关老爷,一心要在村子里建一座关帝庙,但始终没有选好位置。”老王说,这户人家便借着重修观音庙的时机,把观音庙变成了关帝庙,为村子里增加了一位守护神。 
  对于这种说法,村里老人们不予置否。村民们对于关帝庙的前生今世已无太大兴趣,如今有关老爷在村里守着,村民们过日子更加踏实。 
  一位村民向记者介绍,无论庙宇里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只要能够保佑村子里平平安安就行。如今都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村民们除了赚钱养家外,便是祈求一家健康平安,除此之外,别无他念。 
村民集资填沟建桥
180年古桥仍发挥余热

  在关帝庙后还有一方古碑,但是此碑与关帝庙无关,而是一方修桥碑,是道光十年(1830年)的《创建普济桥碑》。在村子里,有一座桥,名为普济桥。该桥只有一个桥洞,全都是用石头砌成,并未使用任何白灰,桥身上还新增加了石头护栏,桥下并没流水,但是还算干净,只零星散落着一些生活垃圾。
  据村民介绍,村子的关帝庙门前原是一个深沟,从附近山上一直延伸过来,沟深难行,村民出门办事十分不方便,有时需要绕行很远才能去到对面。当时的村首为了解决绕行之苦,便发动村民进行捐钱捐物,最终经过全村总动员,捐钱八十千才修建了这座古桥。
  尽管在今天看来,这座古桥结构简单,甚至有些落后,但是在当时来说,极大地方便了小庵村的村民出行。即便在今天,这座建成180余年的古桥,仍然在发挥余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