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长梅永红谈城市转型
提前放下“金碗”发展接续产业
2014年08月0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济宁市长梅永红接受专访。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马辉 汪泷
济宁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正是捧着“金碗”吃饭的好时候,却提前探索城市转型,这不仅需要战略眼光和胆识,更是敢于给自己出了难题。早在2007年前后,在煤炭效益还非常好的情况下,济宁就主动提出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机械制造、纺织、信息技术等产业,探索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济宁样本”。
政府最需要做好公共服务
“我来济宁任职已有4年时间了,既为济宁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叹,也为济宁依赖资源而导致的塌陷地治理、生态恢复等问题而感到焦虑,值得欣慰的是,济宁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主动寻求转身。”梅永红说。
梅永红举例说,如意集团属于典型的传统纺织行业,但是通过科技创新却完成了华丽转身,其原创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解决了世界纺织业100多年来在长度、细度、原料来源上存在的3大难题,在同行业中一枝独秀,其面料供应阿玛尼、杰尼亚等奢侈品品牌。“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掌握一流的技术,夕阳产业也能变成朝阳产业。”
近两年,惠普、中兴、甲骨文等IT巨鳄接连抢滩,豪德物流、万达广场等服务业项目争相布点。“我也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行业巨头缘何相中了济宁?”梅永红认为,正是因为济宁朝向以人才、环境、服务为优势的城市发展理念转变,并通过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与这些企业的发展策略高度契合,最终赢得了他们的认同。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这是提升软环境的要求。”梅永红说,近两年,在简政放权方面,济宁在制度设计上达到了全省最低限。今年,又明确提出年内再削减不低于20%的行政审批事项,着力打造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效率最高”的城市服务品牌。通过完善融资、土地、技术等发展要素保障,放宽登记条件、放开经营范围等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梅永红还列出了一组数字:近5年,在煤炭产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济宁的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先进制造业超过煤电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8%,煤炭占比下调到30%;高新技术产业超过工业增速、占工业的比重达到24.5%;服务业超过GDP增速、占GDP的比重达到36.9%,上升为支柱产业。随着认识和实践的逐步深入,由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逐步深化为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管理转型的全面推进。
多个创新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能否顺利实现经济转型,科技创新的关键推动作用不可或缺。”梅永红谈到。
“我们面对企业需求,立足市场导向,通过加大投入、创新体制、融合资源等举措,构建起了较为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梅永红说,济宁先后建成了高新区产学研基地、鲁南煤化工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研发服务平台,鲁南工研院已成为全国首批18个国家级科技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这些创新平台已成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关键支撑,成为孕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温床。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质不仅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更是人力资源结构的转型与提升。”梅永红谈到,惠普项目的落地,他更多期待的是未来这个项目带来的人才红利,惠普实训基地每年可以吸纳3000—10000名软件人才到济宁实训,如果能有一大部分人能够留在济宁,那么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可预见的。
梅永红说,作为三线城市,济宁的经济转型对人才是渴求的,之前也通过出台鼓励政策、设立科技最高奖、建立人才公寓、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招揽高端人才,希望能营造一个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形成了高端人才集聚的“济宁现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