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葡萄酒,应多些文化味
2014年08月1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秦雪丽
近日,2014年中国葡萄酒论坛在烟台滨州医学院开幕,会上,国内资深葡萄酒行业专家对目前的葡萄酒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行业增速减缓,到2012年、2013年葡萄酒行业出现整体下滑,有的企业出现亏损,特别是高端产品销售下降明显。这一情况传导到上游,最终导致2013年出现果农拔葡萄树或越冬不埋土现象。
曾经受人们争相追捧,代表时尚、健康的酒中“娇子”——葡萄酒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生存压力,加之近年来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国产葡萄酒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今后怎样应对?”成为摆在烟台各大葡萄酒商面前的一道问卷,提升自身品质和打造本土文化味迫在眉睫。
世界七大优质葡萄海岸之一、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烟台葡萄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主营业收入占全国一半以上。然而,一串串光鲜的数字背后,烟台葡萄酒乃至整个国产葡萄酒业也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
“现在的葡萄酒商家,都太浮躁,有点急功近利。”谈到葡萄酒现状,一位业内人士曾这样感叹。确实如此,相对国外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味,国产葡萄酒把自己演绎成了地地道道的“快消品”,一味地注重包装,花大力气铺天盖地地宣传推广,同质化严重,而缺少一种沉淀的厚重味道。
文化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一种价值观和理念的体现,模仿不来,更不能照抄照搬国外产区,需要潜下心来,结合自己的特点,慢慢沉淀积累自己的特色。尽管国产葡萄酒没有国外酒庄上百年的悠久历史,但也应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点,只有接地气,把握住国人的消费心理,做出中国人自己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葡萄酒,才能立足国内外市场。
“好酒出自好葡萄”。品质是葡萄酒的生命力,只有好的口感和质量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选择。目前,有不少葡萄酒商没有自己的种植基地,或基地所产葡萄原汁不够,需要到外地采购大量原料补充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尽管做到了量的提高,但也存在个性不突出和同质化问题严重,进而导致市场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也正因此,酿酒葡萄酒基地的规范标准化种植显得尤为重要,国产葡萄酒企业不应急于求成,只顾眼前利益,而应从长远来看,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进行文化推广、品牌营销,使品牌具有个性化,要打造产区的风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