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32年借《反恐特战队》回归,尤小刚——
《小时代》太多,中国需要阳刚之气
2014年08月18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尤小刚
曾经陌生的反恐这两年越来越被大家熟知,但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却是荧屏空白。记者最近获悉,国内首部正面反映武警反恐特战队的电视剧《神鹰反恐特战队》(原名“雪狼特战队”)正在紧张筹拍,由于该剧题材特殊、故事好看,已是未播先热,并得到了众多电视台的青睐。本报记者专访了该剧的出品人兼总导演尤小刚,他用“《凯旋》升级版、美剧风格、铁血柔肠”来概括此剧,并就筹备进展答疑解惑。
本报记者 邱祎
只拍作战不爱演习
记者:从《孝庄秘史》到《西施秘史》,您一共执导了六部秘史,虽然《大清宝典》不再采用秘史之名,但依然是揭秘清朝乾隆王权下大家族的毁灭命运。突然转道拍摄首部反恐剧,是秘史之路前景堪忧,还是结合当下热点临时改变思路?
尤小刚:哪来的前景堪忧?秘史之路还会进行下去,明年就拍。这次决定拍摄《神鹰反恐特战队》,缘起于我和将军的一次聊天。这位将军在看《凯旋在子夜》播出时是连长,后来几个著名特战队都是他参与建立的,这中间有很多故事。我们谈到其实和平年代也要随时面对作战,而且要能打仗、打胜仗,他建议我可以拍拍特战队,我说如果写作战我就有兴趣,光拍演习我个人不感兴趣。
记者:那您这30多年不碰现代军事题材,只是兴趣使然?
尤小刚:对。我本身就是空军出身,而且到过前线。当年《凯旋在子夜》就是在前线拍的,用的就是参战部队,真正带有硝烟味的电视剧。自从1984年老山战役后,军队没再打仗,不写战斗中的军队我真没有太多兴趣,光写演习我也写不出来。特战队不一样,其作战方式还是很吸引我的,既有智力的角逐,也有武力的对决,而且还将上演海陆空全武行。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记者:都知道您是“秘史专业户”,但据我所知您的成名作是《凯旋在子夜》,而不是后来的《孝庄秘史》。
尤小刚:的确,《凯旋在子夜》是我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大戏,该剧摘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就中国的军事题材电视剧而言,我是开山人之一,现在这些拍军事题材的,都是在我后面的。当年的《凯旋在子夜》已经是我第四部军旅作品,我1982年就拍摄了《猎鹰》,之后是《一代天骄》、《紧急起飞》,《紧急起飞》还得了空军的第一个飞天奖。
记者:虽然《凯旋在子夜》是上世纪80年代最为经典的电视剧之一,但这些年观众的口味在不断变化,军旅剧也不断推陈出新,您会介意人家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吗?
尤小刚:我觉得“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更确切。因为我们这部戏是与时俱进的,这个题材好多电视台都很关注,有好本子才有好作品。这个戏光剧本就搞了18个月,有荡气回肠的情感,也有震撼人心的气质。而且,这部戏将有42场战争戏、17场对抗、25场大打,陆海空全武行,十八般武艺三十六计,放长线钓大鱼,所有最先进的反恐内容基本都涵盖了:譬如反劫机、反爆炸、反劫持、卫星追踪布控、国际联合作战、信息化作战、生存极限作战、潜伏作战、短促突击、抵近侦察、里应外合、斩草除根等,堪称“武警反恐作战大全”。
荧屏劲吹阳刚风
记者:虽然《神鹰反恐特战队》选择了很多贴近年轻人的元素,但更多的年轻人还是愿意沉浸在《小时代》所营造的世界里,您觉得该剧的粉丝群在哪里?
尤小刚:首先是军迷,因为每个男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湖;其次是喜欢侠士的女性,因为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侠士;还有正在当兵或者以前当过兵的人,可以勾起他们在奉献年代和奉献时刻的情感。我们拥有的这个庞大的粉丝群,保守估计也有一亿五千万人。
记者:从《西施秘史》到《大清宝典》,您一直在推新人,这次还是准备以新人为主,不用大咖吗?
尤小刚:演员正在紧张挑选中,有点挑花了眼,部分演员正在武警部队体验生活。在我看来,有好本子才有好作品,演员不是大咖,戏才是大咖。而且,我国的大咖跟恐龙下蛋差不多,一会儿掉一个下来,并不是成批生产的,所以只有戏好、火了,才有机会多产生几个大咖。
记者:作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的会长,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您怎么看待现在荧屏的一窝蜂、银幕粉丝电影走红的现象?
尤小刚:现在《小时代》之类的作品不少,但具有阳刚之气的东西太少了,所以需要《神鹰反恐特战队》这样的作品来点阳刚之气。至于电视荧屏的家长里短、你侬我侬扎堆,我觉得和题材限制也有一定关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