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老汉照顾瘫妻22年,不离不弃,始终如一
“照顾她终老,就是我的爱情”
2014年08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贤玉在喂妻子吃饭。 本报记者 杨兵三 本报通讯员 苏新伟 摄
   本报记者 杨兵三 本报通讯员 苏新伟
  在峄城区阴平镇东楼村,有一位名叫刘贤玉的农家老汉,22年来一直用爱心、细心和耐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瘫痪的妻子,在村子里传为美谈。刘贤玉这位朴实、善良而又乐观的农民,22年来风雨兼程,用艰难书写了真情人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婚姻的真谛———相濡以沫,不弃不离。
突遭不幸,妻子意外瘫痪
  今年67岁的刘贤玉,是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东楼村的一名普普通通农民。1982年3月,他和孙会经人介绍后结婚,婚后有一双可爱的女儿和儿子。勤劳的小俩口盖起了蔬菜大棚,一家人过得知足又幸福。但是一场从天而降的横祸,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1992年的8月9日深夜2点,正逢雨季汛期,一场特大暴雨把刘贤玉一家居住的茅草屋淋塌,整个屋顶全部塌来,刘贤玉从梦中惊醒,妻子孙会被砸的最重,血肉模糊,当场昏死过去,血流不止的她被丈夫用地排车送往医院抢救,谈起那凄惨的一幕,老伴儿刘贤玉至今仍心有余悸。
  “病人可能抢救不过来了,作为家属,你有放弃抢救的权力,而且就算抢救回来也会全身瘫痪,最多可能只有两年的寿命,会给家里增加很大的经济负担。”医院里,主治医师的“宣判”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刘贤玉手足无措。“必须要抢救,即使有一丝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她。”刘贤玉坚定的回答感动了医生,在进行了几次大手术后,孙会总算保住了性命,但腰部以下没有知觉。从那天起,她只能瘫痪在床。
精心照顾,22年不弃不离
  “要不是老伴一直照顾着我,我可能20年前就已经死了。”在孙会的记忆里,22年瘫痪在床,老伴儿刘贤玉就是她的手、她的腿、更是她的精神依靠……面对瘫痪的妻子,刘贤玉无暇哀怨,挺直了男人的脊梁,用双肩承担起日子的艰辛。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刘贤玉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由于孙会瘫痪在床,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全靠刘贤玉的帮助才行。刚开始,每次喂妻子吃好饭,她就浑身颤抖,又全吐出来,满脸满身都是污渍。没办法,刘贤玉只好给妻子擦洗干净了,重新再喂,三番五次的,可他从不嫌烦。刘贤玉每天帮妻子穿衣洗脸、梳理头发,一日三餐,给她喂水喂饭。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刘贤玉还要把妻子从床上扶起,用热水给她洗脚、擦身子,为她按摩近1个小时,以免妻子因血液流动不畅而昏厥。空闲时,刘贤玉不忘把妻子背出屋外,让她看看外面的阳光,感受新鲜的空气和微风。夏天,刘贤玉每晚把长椅拿到屋外,让妻子乘凉;冬天,他一次次更换床被,并用火炉子烘干。在照顾好孩子、家庭的同时,他还从未放弃对妻子的治疗,每天利用所学亲自为妻子针灸、按摩,千方百计减轻妻子的痛苦……
照顾妻子终老,这就是爱情
  孙会回忆说,从那时开始,刘贤玉“既当爹,又当妈”,一边照顾他,一边拉扯两个孩子长大。丈夫每天给她梳头洗脸,照顾得好好的,每天心里都是高兴的,有时看到丈夫忙碌的身影,孙会开始陷入深深自责中。当时,她觉得只有自己死了,才能减轻老伴的负担。于是她开始绝食,可不管她怎么折腾,刘贤玉始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他说:“只要我叫一声,有人回应,这个家就是完整的。不管你今后怎样,我都会陪你照顾你。”一席话,说得孙会泪流满面,她开始进食。为了妻子在家不寂寞,刘贤玉买回电视机;为了联系方便,他又给妻子配了手机。慢慢地,孙会完全打消了轻生念头,变得坚强起来。空闲时,刘贤玉会为妻子拉上一曲二胡或手风琴,吹上一曲葫芦丝,每当见老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时,刘贤玉心里就乐滋滋的。
  记者在刘贤玉家里看到,房间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孙会躺的床上被子干爽整洁,没有一点异味。孙会今年56岁,因为长期卧床,手脚已经萎缩,但皮肤的颜色像三十岁的妇女一般,脸上白里透红。由于刘贤玉多年来的细心照顾,孙会虽然肢体萎缩,但内脏器官相当好,刘贤玉为此很骄傲:“就是因为照顾得好,那么多年来妻子只做一次阑尾炎手术,就连感冒都很少得。”
  22年来,他甚至都没有出过远门,就连去亲戚家,也是及时赶回来,每天除了在七八亩田地里干活外,基本都是陪着妻子照顾妻子。“只要她活着一天,我就要照顾她一天,你问我爱情是什么?兑现了结婚时的承诺不就是爱情吗?”刘贤玉笑着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