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是“逢病皆吊瓶”的重灾区。
本报记者 李倩 摄
本报济宁8月21日讯(记者 李倩) 遇上普通的感冒发烧,不少市民为图见效快、不耽误事,直接选择挂吊瓶输液。近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明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常见病。记者走访多家医疗机构获悉,医院门诊中采用输液治疗的病例仅占两成,市民应走出逢病皆吊瓶的误解。
21日中午,市民吴丽正在诊所输液,因病毒性感冒,她已经打了几天头孢类抗生素。“每次感冒都得输液,这次已经打了6天,主要是怕病情反复,耽误工作。”吴丽说,虽然现在已经基本康复,但还是想巩固一天比较踏实。而在诊所内,像吴丽这样的患者有十多个,输液区的床位基本已经满了。“咱以前感冒发烧都是抗不过去了才打个小针,现在一有病就是吊瓶,特别是孩子,隔三差五就得来输液。”正陪孙子打吊瓶的张大爷说。
“逢病皆吊瓶的现象,让很多孩子免疫力下降,对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产生耐药性,不得不提高剂量才能见效,肌肉注射已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专家介绍,细菌引发的炎症用抗生素才有用,而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抗生素起不到效果。“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低于38℃,孩子精神状态也不错,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医院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严格规范,需要有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诊断才能使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程立介绍,临床用药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门诊患者的处方中,输液病例仅占两成左右。
“作为侵入性给药方式,静脉输液有一定的危害性,安徽卫生部门发布的这份名单,为患者就诊提供了参考,引导市民做到不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遇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也可以监督投诉。”临床药学科副主任郭玉金提醒,输液虽然见效快,但因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严重程度最高;而肌肉注射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药物快,但容易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而口服用药虽然见效较慢,但却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