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生态修复功能,探索生态治理之路
采煤塌陷地成鹭鸟齐飞湿地
2014年08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湿地内栖息着许多野生鸟类。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文/图 本报记者 高雯 张晓科 通讯员 史丹
位于邹城西部的兖州煤田太平采煤区,由于多年采煤活动,形成了大面积坑洼不平的塌陷地,起初当地依靠养鱼治理塌陷地。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当地在原有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生态治理途径,通过规划湿地功能区、恢复和修复塌陷地等,构建多样的湿地景观。
由养鱼治理改为生态治理
19日,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娇红的荷花、无穷碧绿的莲叶,与沿路看到的坑洼不平的塌陷地形成鲜明对比,似乎是藏身塌陷地之中的桃花源。
这里也是煤炭塌陷地,不过因为远离人为活动区,历经近20年的自然修复,形成了典型的采煤塌陷地新生湿地。邹城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昭喜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至今,太平湿地公园所在的兖矿煤田太平采煤区,经历40多年的开采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区。上世纪80年代后地表开始下降,地下水上涌,加上降水汇集,一些采煤塌陷地新生湿地逐渐形成。
“早期治理塌陷地的措施主要是挖深填浅,有的改造成鱼塘养殖,有的便闲置荒芜。”张昭喜说,由于鱼塘养殖对环境造成污染,塌陷地一带的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鸟类和动植物数量减少。“修复煤炭塌陷地还是要靠生态力量。”意识到新生湿地的自然修复功能后,2012年4月在政府的推动之下,拟在现有省级湿地公园的基础上试点建设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
太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是一个综合型湿地公园,428.44公顷的湿地面积中,湿地率达到42.75%,包含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
“魅力湿地济宁行” 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蒲草引来大批迁徙鸟类
沿着生态保育区向外走,因为塌陷速度不一,道路坑洼不平,用来垫平道路的煤渣,和空气里隐藏的煤星,显示着这座湿地公园的特点。
“由于塌陷是个长期过程,所以只能一步步进行概念性规划和修复。”邹城市林业局林保站站长黄鑫介绍,眼前坑洼不平的这一带,是几个月前刚刚塌陷的,路面左侧还种着将要成熟的玉米,右侧的地面明显下降,再往右已是蒲草连片的水塘。再之后,都会慢慢塌陷形成湿地,成为湿地公园的恢复重建区。
黄鑫说,恢复重建区会根据太平采煤区塌陷情况进行湿地恢复,构建多样的湿地景观。 规划建设湿地公园之后,林业部门通过设立界碑、界桩,专人经常巡护,减少人为干预,曾经坑洼不平的塌陷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已经初现效果,鸟声婉转、水草丰美。
“这些自然生长起来的蒲草,都是鸟类很好的栖息地,今年4、5月份这里几乎成为迁徙鸟类的繁殖基地,现在正飞着的很多都是今年繁育成长起来的幼鸟。”黄鑫说,通过湿地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这里成为候鸟南北迁徙驿站。湿地公园内现有动植物资源逐渐丰富,湿地维管植物有39科,野生动物102余种,其中鸟类有75种。
8月1日至10月底,齐鲁晚报·今日运河联合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共同发起“魅力湿地济宁行”摄影比赛,向广大摄影爱好者征集与济宁湿地相关的摄影大作。欢迎热爱摄影和湿地的市民们用相机记录湿地的灵秀之美,我们将对优秀作品进行千元现金奖励并刊发。
投稿电子信箱:mlsdjnx@126.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