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限制、口味喜好是主因
短期内调制乳仍是主导产品
2014年08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以常温奶、调制乳等为主,这就是我们国家乳制品市场的现状。”东营市奶业协会会长朱和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产品结构尽管不是最理想的,但这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主要是奶源的限制,造成了这种现状。”
  “如果单从营养价值角度讲,最好的牛奶应该是巴氏鲜奶(又称低温奶),在国外液态奶消费中,“低温奶”占到七成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能达到九成,但在我国要达到这种程度却不现实。”朱和田介绍说,由于奶牛在高温时易发生应激反应,温度较高产奶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全球黄金奶源带集中于南北纬40度-47度之间,我国的奶源主要集中于北纬40度-47度的地带,“现在我国的高品质奶牛主要靠进口,但每年进口的数量十分有限。”此外,低温生鲜奶有运输半径限制,在冷链运输不完善的情况下,我国目前无法全国性推广低温巴氏奶。
  “消费习惯也是调制乳占主导的决定因素之一。”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副秘书长胡智胜说,首先目前国内的消费者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低温奶”的好处,“再就是中国人饮食特别讲究口味、口感,很多人不习惯纯牛奶,更喜欢加点特殊口味,像各种水果口味等。”
  “另外,原奶是同质化的大宗农产品,各乳企生产的常温奶产品差异化并不明显,这就促使乳企推陈出新,不断推出各种口味、或添加不同营养加强剂的调制乳,同时也迎合了国人的消费习惯。”在朱和田看来,短期内以调制乳为代表的常温奶仍将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主导产品。
  乳业专家宋亮还提醒企业,在改产品名称时应该通过宣传对公众进行全面的解释说明。“企业应该在包装上或宣传片中解释一下,把更改的内容及产品的品名进行说明,向消费者普及知识的同时,也让消费者知情,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宋亮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