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费郭美美
2014年08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20日,郭美美因涉嫌开设赌场罪被批捕。
  现在回看,郭美美身陷囹圄,看似起于偶然,却终成必然。单亲,“90后”,私生女,演员,模特,被包养,赌徒,红十字会……过去三年,各式各样的经历,让这个被各种传言环绕的女孩逐渐成为一个符号,供立场各异的人发现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的不同侧面。于她本人而言,这是悲剧;对于处于转型期的这个社会,更多是一出闹剧。有什么样浮躁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郭美美”们。但在多面郭美美的养成中,谁又在消费她呢?
  本报深度记者 刘志浩     

  哪里有郭美美,哪里就有新闻?
  过去三年间,凡事与郭美美沾边就能火,如今这样的“魔咒”终于失灵了。
  8月14日,北京朝阳区法院,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正在二楼大法庭受审。这个此前被称为“国内网络第一推手”的名人,曾被认为是“郭美美事件”最大幕后推动者。
  细心的人们很快发现,之前传闻已久的“立二拆四是郭美美幕后推手”的消息,在法庭上未见丝毫提及。网络直播的庭审过程,关注者同样寥寥。
  “可能因为没有提郭美美吧。”一直对此事有所关注的一位知情人表示。
  的确,以往三年来,凡是跟郭美美沾边的新闻,都会成为媒体及公众瞩目的焦点,唯有这次成为例外。身陷囹圄的她,从此以后可能再也傍不了中国红十字会了。
  自2011年“郭美美炫富门”以来,郭美美微博上的任何一条留言,都会被成百上千的人转发、评论,虽然绝大多数是负面评价。
  同样,被这个曾经的网络名人“傍上”的红会,时刻生活在“郭美美”的阴影下。郭美美犹如红会庞大身躯上的一道结痂,每次揭开都鲜血淋漓。
  与郭美美“成名”相伴随的,便是红会不断“被污名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推手杨秀宇“添砖加瓦”。
  2011年6月,“郭美美炫富门”爆发后不久,网络推手杨秀宇便不失时机在微博上评论、转发大量关于郭美美的事情,并曾在一个帖子中称郭美美是“揭开慈善黑幕的英雄”。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传言并未被带上法庭:众所期待的“立二拆四大爆郭美美内幕”的场景,依然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不过,当法庭上检方指控“和尚船震门”、“干爹888万包机带我看奥运”等当年热门网络事件实系出自杨秀宇的炒作后,还是不由得引发人们对于郭美美的联想。
  此前的采访中,杨秀宇曾承认,他炒作出名的方法之一,就是“傍上网络名人”。而彼时,头顶“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头衔的郭美美,无疑是最火的网络名人。
  “他们之间可能有牵连,但够不上刑事罪,就不会被指控。”18日晚,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诉齐鲁晚报记者,法庭讲究的是“要有证据”。
  大众不再关注郭美美,这是三年来郭美美第一次没有在媒体关注的大事件中“露脸”。
  “哪里有郭美美,哪里就有新闻。”这句当年名噪一时的“媒体定律”就此失效。
  寻找安全感
  “炫富门”之前,如果说郭美美与一般“90后”女孩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她生活中少了一个叫做“父亲”的角色。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她都很少谈她父亲的事。”8月13日下午,一位与郭美美相熟的朋友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尽管自诩凡事都口无遮拦,但一涉及父亲,郭美美往往“话会少很多”。
  事实上,“父亲”对于郭美美来说,始终像是影子一般的存在者。
  按照此前接受采访时其母郭登峰的说法,当初她跟那个男人并未结婚,在怀上郭美美三个月时,男人便因“犯事”被调查两年之久,后来两个人并未走到一起。对于郭美美生父,郭母用了三个字概括:“太花心。”
  15岁时,郭美美曾被母亲“赶去”海南与生父生活了五个月之久,不过这段经历并未给这个女孩留下什么好的印象,因为在那边她感受到的不是父爱的温暖,而是欺骗和冷漠。最终,郭美美以“借钱买机票”的方式,从生父身边逃离。
  在2009年遇到那个跟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干爹”王军前,郭美美的生活重心只有一个:母亲郭登峰。
  在益阳、深圳的小学和中学时期,没有人知道,这个当时在同学和老师眼中不爱学习、穿着时髦、“喜欢画眼线”、与小混混一块儿玩的“小太妹”一般的女孩子,内心深处对父亲会有着怎样的渴望。
  父亲的缺失,使得郭美美更多被母亲的影子所笼罩。这点连郭美美后来都承认,从小母亲就对自己溺爱不止,她从妈妈那边得到最多的教诲就是,“把自己打扮漂亮点,长大好找个有钱老公嫁了。”
  “缺乏父爱,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安全感。”一篇心理学网帖在分析郭美美时说,一个人,尤其是女孩子一旦缺乏安全感,就会想方设法去找寻这种安全感。从现实中来看,郭美美把“花钱”作为替代“父爱”的最大的安全感。
  对女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到底该怎么走,郭母也只是笼统地提过,“以后自己(指郭美美)幸福就好。”
  郭美美自己从不讳言喜欢花钱,“喜欢名车和各种名包。”
  建立在“花钱”基础上的这种安全感找寻,显然很容易将人导向另一个维度。
  靠炒作出名的“朝阳V姐”
  尽管很多人将2011年的“炫富门”作为郭美美命运的转折点,但郭美美曾不止一次说过,她自身发生变化,应始于2008年到北京上影视进修班的那一年。
  北京的生活一点点改变了这个女孩原本的生活轨迹。当然,她本身携带的那些基因,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里,郭美美结识了不少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也越来越会穿衣打扮。
  “要在演艺圈里混,就得注意形象。”与郭美美同级的一名同学曾回忆,郭美美的脸其实是那种胖嘟嘟的感觉,不过,“放在微博上的照片都经过了处理。”
  郭美美自己也承认,一开始她并不怎么花钱,但周围同学都是穿名牌、背名包,慢慢地她就越来越能花钱。
  很快,随着骨子里某种与生俱来的东西被激活,郭美美开始了改变。
  “你说是炫耀,我觉得就是分享。”这是郭美美当时发微博的心理动机之一。
  一年的进修很快结束,迎接郭美美的,却是寥寥无几的情景剧和摄影模特参与等小活,几个月几千块的收入,显然不足以支撑她在北京昂贵的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郭美美微博的注册地址为“北京,朝阳区”。“她很可能做过朝阳V姐。”8月12日下午,一位北京娱乐圈人士提醒齐鲁晚报记者。
  网上对所谓“朝阳V姐”的描述是,“拥有长腿、锥子脸、大胸,手拿新款苹果手机,一身名牌,服装为深V领的美女。”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微博地址写的多是北京朝阳区,并且有微博认证为模特、艺人。
  这是一个在2010年前后随着视频网站开发自己的综艺节目而催生的新型群体,其最广为人知的,是曾大量出现在某大型知名相亲类节目中。
  这个群体的兴盛伴随着微博的兴起,“她们很多人便是通过实名认证的微博联络生意并炒作自己。”上述知情人表示。与“朝阳V姐”同时期的,还有外围女、商务模特、COS女郎等,她们的共同特点之一,便是“有正常活时就接活,没正常活就干私活。”
  私活的范围也没有多少界定,酒店饭局、KTV、夜店等是主要活动场所。
  郭美美“炫富门”爆发前后,她所居住的北京后现代城小区,从事上述“不固定工作”的女人不在少数。
  “有时候晚上从这边过,看到那种女人挥手,我基本都不会停车拉的。”8月16日下午,一辆穿过后现代城的出租车上,司机挥着手对齐鲁晚报记者狠狠说出四个字:“嫌弃她们。”
  这个小区的一处烧烤摊上,老板很内行地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这些“小姐”一般下午五六点“上班”,晚上一两点“下班”,很有规律。
  当然,“如果被人包了,就另当别论了。”
  尽管有着相近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但在2011年9月份的一段视频上,郭美美抹着眼泪否认了自己与上述群体的关联性:“他们有些人说我出来卖,你有证据吗?能找到客人吗?”
  2014年东窗事发,郭美美“几十万一次”的价格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离开学校不到一年,“几个月挣几千块钱”的时候,郭美美遇到了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中红博爱股东王军。
  此后,从王军这个“干爹”身上,郭美美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一种类似于“父亲”的亲近感和“无忧无虑花钱”的畅快感,更重要的是,借由王军处听来的“红十字会”几个字,郭美美的身价大为提升。
           (下转B02版)
    不同人从郭美美身上各取所需
  对于郭美美而言,她可能不会想到,这场经由自己“无心”而引爆的网络狂潮,会持续这么长时间,涉及到众多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郭美美像一个越滚越大的雪球,供不同人从其上各取所需。
  这其中,主要是对红十字会的质疑。
  自郭美美虚构的“红十字商业总经理”横空出世,中国这个最大的慈善机构便再难逃责难之声,尽管最后证明郭美美与红会无直接关联,但红会本身的不透明及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成为人们针对的焦点。
  郭美美的出现,将此前人们对以红会为代表的官办慈善的不满和愤怒,发挥到了极致。网络狂欢一旦被引发,情绪的宣泄就很难被理性遏制。
  “整个事件给我的感觉是,人们不愿或不肯相信,郭美美与红会无关,因为那样他们就失去了继续‘质疑’乃至恶搞红会的理由了。”8月13日,自2011年起便开始关注郭美美事件的一位媒体人不无揶揄地说,到了最后,“郭美美”已经成了人们手中肆意挥动的大棒,不管有没有问题,“都要先使劲来上一棒子。”
  随之而来的,是对“炫富”的厌恶和贫富分化的不满,玛莎拉蒂,LV包……诸如此类的奢侈品不断刺激人们的神经,而这也推动了郭美美事件不断朝着另外的方向发展。
  这种情况下,郭美美也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代言人”。“每隔一段时间,只要提到黑幕,社会不公等问题,人们很容易就会往郭美美身上联系。”上述媒体人表示。
  最早嗅到郭美美另外价值的,当数以“立二拆四”为代表的一批网络推手。
  “越热的名人,越往上贴,才越有利可图。”网络上关于推手们的这一总结,可谓一针见血。
  对于立二拆四们来说,郭美美越红,争议越大,自己也就越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11年事件爆发之初,郭美美曾有过一段时间沉寂。就在此时,一条语法错误百出的英文微博,便将郭美美推到舆论风口浪尖。而这条微博的“创作者”,便被认为是立二拆四。
  无利不起早,凭借对争议人物的炒作,这些推手们名气也愈发的大,求他们“摆平”各种负面信息的生意也就顺势而来。经由推手们搅动,本就“简不断理还乱”的郭美美事件,也就愈发扑朔迷离。
  “如果红会公开透明,能够及时回应各种问题。同时,如果现在没有这么多的社会问题,恐怕郭美美这个人,就不会变成一宗网络事件的代名词。”前述媒体人说。
  人尽皆知却不能公开说的秘密
  进军娱乐圈的郭美美屡屡碰壁,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对她的骂声从未随着时间流逝而减轻,而她的“炫富”,似乎也从未收手。
  “对她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比钱更能带来安全感。”前述接近过郭美美的人士告诉齐鲁晚报记者,郭美美尽管成名,却谈不上成功,不过这一切她已经难以割舍。
  2013年在情色片《海天盛筵·韦口》(韦口,即外围女的委婉说法)中,郭美美饰演的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外围女紫妍曾说,她不能没有钱,因为她害怕得到的一切都会消失掉,“我想有个家,想让别人都照顾我,但我知道男人都是不可靠的。”
  这段话,从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郭美美嘴里说出,颇令人玩味。
  “这个圈子里,赌跟毒一样,都是人尽皆知却不能公开说的秘密。”8月13日上午,一位娱乐界人士告诉齐鲁晚报记者。
  其实早在2011年郭美美“成名”之前,她就已经不止一次去过澳门参赌。其一位蔡姓好友曾回忆,当时刚出道的他们,去澳门赌钱并不会像外界想象带很多钱,玩的大概是“1万块钱,1000块一把”,而且“输钱的底线设在2万元左右,一旦输光,马上走人。”
  当时,疲于应付各种关注的郭美美,已无暇再玩,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忘记了这种“金钱游戏”。
  根据此后警方公告,2012年底,郭美美在澳门赌场认识了外籍职业赌徒康某某,二人很快在北京同居,2013年初,二人即在北京设场开赌,至案发时,郭美美已从中抽水数十万元。
  从警方披露的信息看,郭美美以商演之名,在各地进行卖淫,最多的一次曾有几十万元。
  “一次卖几十万并不奇怪,我接待过的客户,曾出过上百万的价格,只要求跟前几年网络上炒得很火,很出位的一个G姓女人过一夜。”8月11日晚,一位从事公关行业的人士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尽管他已见惯这个圈子里的类似事件,但那次经历依然再次冲击了他的“认知底线”。
  “钱对于她们来说,就是一种‘炫耀’的手段。”这位人士说。
  8月16日,经历过“郎咸平专访郭美美”事件的一位媒体人告诉齐鲁晚报记者,郭美美在一次拍电影时,因对片方提供的衣服不满意,“她直接去商场买了5万块钱的衣服。”
  而2011年郭美美事件后,王军很快与她断绝了往来,“让她失去了最大的经济来源。”
  “如果没有当年那个什么‘红会总经理’的得瑟,没有微博上玛莎拉蒂、LV包包的炫耀,或许她现在还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小三’。”这位媒体人士最后表示。
  但这一切,只能成为假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