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特产,真正走出去的太少
企业转型能否突出重围,还有待时间检验
2014年08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个人和企业已成牡丹产品主要消费群体。本报记者 王保珠 摄
     中秋节即将来临,菏泽诸多特产如牡丹产品系列、木瓜、耿饼、定陶山药、成武酱大头、曹县烧牛肉等,渐入销售旺季,但在大环境影响下,旺季不旺成为常态。目前,部分企业正在改变营销模式,不论是延伸产业链,还是转变经营思路,能否突出重围,让人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王保珠 袁慧

  “出了菏泽,有很多人不知道牡丹精油是菏泽特产,而是当作一般的商品对待。”菏泽市绮园牡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守杰说,开拓外地市场,也是一个发展趋势,但主要是知名度不够高,市场需要一个培育期,“目前销售渠道、消费群体都在改变,企业只能顺应其发展才能存活。”
  瞄准大众消费市场
  应对行业发展低谷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是特产礼品消费主力,市场在变,企业不得不变。”刘守杰说,企业和个人已成为他们的主要消费人群,顺势而为,他们公司在近两年内已与十多家网商联合,让其代售牡丹茶、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等产品,“同时在开拓外地市场,这样多种销售渠道,让大众消费。”
  菏泽特产——鲁锦作为山东省著名商标织造技艺,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从整个棉纺行业来讲,这几年受国内宏观形势的影响,礼品销售量持续走低,利润率水平不高。
  “乡韵鲁锦在传统礼品销售方面,销售量的确不高。”菏泽乡韵鲁锦负责人赵丹说,但在公司整体销售业绩方面占比还算较高,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目标群体的变化,企业早在两年前就着力转型,提高技术产业改造升级、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将产品发展为大众消费品,改变传统鲁锦主打礼品销售模式。
  企业转型能否成功
  还有待于市场检验

  受大环境影响,诸多行业销售持续低迷。在这种局面下,定陶天中陈集山药专业合作社凭借产品销售渠道的转移,进一步细分市场,以多元化产品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并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形式,充分开拓网络渠道适时推进电商销售转型升级。
  “在大型高端礼盒团购数量锐减的情况下,散货的批发上多了,市民对山药的认可度高了自然不愁卖。”定陶天中陈集山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钊介绍说,然而企业也瞄准了山药的深加工,山药粉、山药肽粉等保健产品的销售量且稳中有升。
  “单县罗汉参知名度不是很高,今年单县罗汉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后,我们借此打造品牌效应,在开拓销售渠道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单县天祥罗汉参合作社负责人袁福君说,他们目前有罗汉参面条、罗汉参粉、罗汉参干片等产品,另外他们还与当地大酒店联合开发罗汉参全席筵,让罗汉参真正走进大众消费群体。
打造叫得响的品牌 菏泽尚需努力
  菏泽特产种类繁多,可真正走出的品牌产品却很少。
  菏泽牡丹产业作为新兴资源,其产业化道路正在一步步向前迈进,可整个市场需要一个培育期。曹县烧牛肉、单县羊肉汤、东明粉肚、成武酱大头等菏泽特产,看上去非常有名气,然而品牌知名度与期待的相差太远,可能在本地、省内有些名气,而在全国呢?像德州扒鸡、烟台苹果,在全国提起来,谁要是说不知道,会被笑话见识短。菏泽也需要这样好口碑的品牌产品。
  没有在全国叫响的品牌产品,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要打造全国品牌,菏泽企业家应当诚信经营和善于营销,不能固守一方土地而不思进取,易于满足而不知改变,这当是企业家的责任。而政府则应为企业营造好的环境、出台好的政策来支持企业发展。
  或许菏泽的一些品牌已站在全国知名品牌的门槛前,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了,也许政府和企业家们再努把力,再添把火,就能成功。我们希望和期待菏泽特产,能走得更远。 (文/王保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