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居民居住环境情况。 本报通讯员 李嘉宾 摄
本报记者 谭文佳 刘光斌
通讯员 唐晴晴
大学生暑假生活都在做什么?近日,记者从山东理工大学了解到,如今多数大学生在暑期拒绝宅男宅女生活,他们更愿意选择利用假期做社会实践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深入农村 探访环境问题
今年暑假,17名来自山东理工大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大学生组成了名为“关注环保,绿色山东”的实践团队,开展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情况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省12个地市的农村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据队长李嘉宾介绍,他们沿途发现了很多农村环境问题,在探访村民过程中有村民表示,由于附近化工厂、炼油厂的影响,庄稼大面积死亡,损失严重,在相关部门整治下,目前情况已有所好转,希望通过实践团的信息反馈使其得到更多关注。李嘉宾表示,一个月时间下来他们收获的不仅是对农村环境的认识,还有人际沟通能力。
“虽然我们没有足够专业的设备,甚至得到的数据并非权威,但通过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社会现实问题,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专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李嘉宾说。
志愿支教,为山区孩子树立梦想
21名90后大学生暑期来到了临沂市沂水县泉庄镇崮崖小学,开展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据支教团队指导老师侯宁介绍,在支教过程中,开设艺术简笔、逐梦音乐、信笺摇曳、创意手工、影视欣赏、口语入门、益智魔术、科学天堂、趣味心理、文艺诵读、智趣乐园、外国节日、舞艺、传统文化剖析、中国梦,共十五门课程。
“或许支教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山里娃的学习环境,但是他们却用行动为孩子们指引了方向,深化了孩子们心中的民族荣誉感,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支教路上他们为孩子托起了小小的中国梦。”侯宁表示。
学习传统手工艺,关注文化传承
关注正在失落的传统工艺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热门,山东理工大学的名为“薪火行者”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博山区,探访当地驰名近六百年的博山琉璃。“我们先后探访了西冶工坊、陶瓷琉璃大观园、光合工作室等设计和生产企业,了解了博山琉璃的历史、市场演变及当前困境。”团队成员关祥敏介绍说,他们对于当前传统琉璃技艺传承断代的问题感触颇深。
在琉璃制作工坊里,团队队员近距离接触了工艺琉璃的制作过程,“1430℃的熔炉,师傅们在一天内要从容地接近无数次,而整个热成型的过程竟也流光溢彩,套料雕刻、多样花瓶、鼻烟壶,花样百出,真的很佩服这些工艺技师。”队员孙超还特地拍摄了一组图片,借此向传统工艺致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