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号子吼起来鼓子秧歌扭起来
传统文化味儿充满17市展区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二层,是全省17市展厅的集中地,28日上午走进这儿,时常看到身着各式戏装的人穿梭往来,各种腔调的戏曲演唱此起彼伏,粗犷的渔船号子、曼妙的柳琴小戏……这边,艺人正在精心烙画;那厢,现场烤制驴油火烧……在各市的展厅里都能找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 
  本报记者 霍晓蕙     
  吕剧、柳琴戏、渔船号子……
你方唱罢我登场

  枣庄展区最醒目的是一个小戏台,枣庄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轮番上阵,演出《拾棉花》《回娘家》等传统小戏,家长里短,活泼有趣。一位演员告诉记者,柳琴戏在枣庄民间也叫“拉魂腔”,有“拉魂腔一来,跑断了绣鞋”的说法,形容老百姓对它的喜爱。这次参加文博会,剧院调动了十几个中青年骨干演员,要让大家真切感受这种民间戏曲的魅力。
  锣鼓声响了,滨州展厅里响起了吕剧的乡音。身着戏服的演员现场唱得挺精彩,十多个早已装扮好的小演员迫不及待要登台。这边,日照展厅的渔船号子也开始吼起来了,那边,又传来鼓子秧歌的鼓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真让人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来自东营的游客王先生说,“身为山东人,还真没有看过那么多的山东民间艺术集中展演,长了见识。”
烙画、刻瓷、剪纸……
每种技艺都现场展示

  菏泽展厅里,牡丹花正在怒放,不少观众不知花儿是真是假,俯身闻到花香,才相信是如假包换的真牡丹。现场艺人创作的“假花”也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真假牡丹都惹人爱。正在现场刻制牡丹瓷盘的,是菏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马宪荣,她说,牡丹艳而不俗,大气雍容,但要想刻绘出它的神韵并不容易。
  来自东营河口区的高天带来了他的剪纸作品,他告诉记者,为了适应现代家居装饰的需要,他的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利津剪纸艺人李艳红现场献艺,灵活的双手轻握剪刀,不一会儿就剪出了一只小兔子,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
  滨州展厅里,满眼都是红蓝白相间的布艺小老虎;临沂展厅里,各色柳编、草编制品显示出能工巧匠的新创意。“能集中看到各地有特色的东西不容易,况且能带到文博会展示的都是精品。”前来参观文博会的市民,都觉得最吸引人的就是各市展区浓浓的传统文化味道。
   本组照片由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