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山街道田庄社区建起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百余老人爱上社区“托老所”
文/图本报通讯员郑洪先常庆兵杨红敏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人们在日间照料中心找到了快乐。
     宽敞明亮的食堂、舒适整洁的休息室、设施齐全的娱乐休闲室……走近凫山街道田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看到百余名老人欢聚于此。他们有的下棋、聊天、读书看报,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做儿女的终于能安心上班了
  “我和妻子在社区企业上班,家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由于母亲年事已高一个人在家,我和妻子平时上班很不放心,自从我们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后,我就把母亲天天接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我母亲不仅找到了很多说话的伴儿,精神上明显比往年要好的多。
  这儿不仅有可休息的地方,而且各类配套设施很齐全,卫生室、餐厅及各类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上班的时候我把我母亲送过来,下班的时候我再把我母亲接回去,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和我的妻子终于可以安心地上班了”。在社区面粉厂上班的田振庄,谈起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给自己真正解决了老年人日间照料的后顾之忧之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

社区养老难题得以真正解决
在日间照料中心,找到“玩伴”
  “原来社区没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之前,由于孩子们不在身边,我和老伴天天过着单调的生活。”83岁的田方礼老人说,他们老两口年龄大了,平时除了在家里看看电视新闻外,哪儿也去不了,平时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自从得知社区田书记在党员在会上宣布要在社区建设一处高标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时,他心里特别高兴,天天盼望着能早点入住。期间,田方礼老人还多次去工地看建设情况,并给社区干部提出一些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议。现在,除了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老年人参加日间照料中心举办的各类活动外,和他们在一起,拉近了距离不说,也仿佛找到了童年的时光”。
  如今,田方礼夫妇入住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后,积极参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类活动,再也不觉得寂寞了。

  “白天能有个好去处,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还有人照顾、有吃饭的地方;晚上有儿女陪。”既是当儿女的心愿,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民生话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在敬老院养老、居家养老等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情况下,如何破解养老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凫山街道重视社区养老工作,把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作为构建和谐街道、优化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养老设施,健全养老体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构筑起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志愿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格局,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去年投资350万元建成了一处高标准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今年,计划筹资2000余万元,在剩余10个社区中,全部建设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确保今年年底辖区1万多老年人日间照料全覆盖。同时,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为辖区内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因子女上班白天无人看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提供日常护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配餐送餐等全面周到的服务,满足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