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试水城市综合施治新路,整合50多个部门执法权
“组合权力”让城市管理更给力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经过整治,原本的唐王湖烧烤一条街变成了景色优美的林荫绿道。
  整治前的铁西农贸市场。
  经过整治后的铁西农贸市场。
     文/图 本报记者 黄广华 李慧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胡恩姣

核 心 提 示
  今年3月起,邹城市积极探索城市依法综合施治新路子,改变单个执法部门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精耕细作”状况,将50多个部门的执法权“捏”在一起,对单个部门“管不动”、“管不好”的问题,实施统一调度、统筹安排、联合执法,实现执法权力的最优组合和最大效力,城市软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各个层面普遍受惠。

疏通占道马路市场,百姓不再堵心
  在邹城,提起公园路早市人尽皆知,是让市民又爱又恨的地方。公园路早市是上世纪70年代起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东西长达近3公里,周边有钢山街道龙山社区、矿务局第二医院、矿务局二实小等单位和社区,人口密度较大,在给附近居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各种“麻烦”。
  “摊位有的六七米长,占道经营严重,接送学生的家长经常堵在这里。”附近钢山街道居民刘萍告诉记者,很多摊位用塑料布交错着搭起遮棚,整条街看上去杂乱无章,收摊后到处是塑料袋和烂菜叶。“我在这卖了20多年青菜,每次城管来了就得跑,但为了糊口也是没办法。”钢山街道苏庄村村民贾祥英无奈地说。
  以往群众反映强烈时,要么由城管部门开展占道经营整治,要么由交警部门实施道路交通疏导,但都是“一阵风”,无法根除马路市场的弊端。这次整治之前,邹城市向周边居民发放了17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为74%的群众希望保留菜市场,但也希望能有配套的方法改善交通和环境。
  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邹城市最终敲定了部门联动、依法整治、变堵为疏的治理模式,将原有经营摊位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附近一处小型市场,另一部分则通过平整附近辅路两侧空地,将摊位引入其中,并对商户摊位进行压缩,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实施错时经营,与人流高峰期错开,市民购物依然很方便,还有效根治了拥堵现象。
  为了保持环境卫生,该市还协调附近的龙山社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卫生保洁,工商、商务、食药监管、公安等部门还不定期对市场的规范经营、治安状况进行巡检。历史悠久的马路市场在多部门联合执法下,变身为“便民超市”,百姓不再堵心。

邹城市委书记张胜明: 整合执法资源 提高管理水平
规范校园周边环境,家长不用担心
  城市建设和管理相辅相成,既要重视各项建设,打造城市硬环境,更要重视管理,培育城市软实力。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部门众多,管理权限和管理资源配置分布若干个部门,往往存在多重执法、职能交叉等情况。整合执法资源、开展联合执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一种新型行政执法模式,通过开展联动执法,实现执法部门和执法过程的有效对接,形成各种行政力量与资源的有序整合和规范运用,切实解决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的矛盾,使城市管理落到实处,为发展助力,让群众受益。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是该市在城市管理中另一个涉及多家部门职能的综合性“工程”,也是市民普遍关心的“身边事”。
  “商贩的小摊,乱停的车辆,把学生和家长堵在路口,别说汽车,电动车都挪不动。”匡衡路小学的学生家长蒋先生回忆起以前接送孩子的情景时说。该小学位于匡衡路和唐王山路交汇处,毗邻农贸市场,附近有纺织厂家属院、匡衡社区等居民区,周边小商铺和流通摊点多且相对集中,校外道路却只有五六米宽,加上来往行人随意停车,交通拥堵严重。
  “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占道经营等问题在学校周边交错汇集,困扰了我们好多年。”匡衡路小学副校长王宪存告诉记者,校方也经常组织老师劝导过往行人别乱停车,小摊别随便摆,商铺别探头经营,“但我们没有执法权,人家根本不听。”
  对此,邹城市制定出台了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施治方案,由政府统一牵头,调动教育、公安、安监、食药监管、卫生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城管部门对流动摊点、探头经营商户进行清理疏导,市政部门在校门口东西两侧的人行道上围起护栏,铺上花砖,规划成接送等待区,家长们接送学生井然有序;每天早上交警部门还会安排专人在附近路口疏导交通,更有特勤人员在学校附近巡逻,确保学生安全。
  此外,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还联合工商、公安、文广新等部门开展“净网行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进行整治,依法取缔黑网吧,校园周边环境大大改善。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企业无需闹心
  良好的城市软环境,不仅要能满足居民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需要为企业支撑起一条发展的坦途,通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吸引力。
  据了解,前几年广受企业诟病的料霸、场霸现象,在邹城也曾不同程度地存在。落户的企业时常会遭遇通过威胁、勒索等手段,以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强行向项目建设工地出售沙子、石子、砖头、水泥的事情,不仅让当地政府辛苦招来的企业蒙受了经济损失,还削减了企业对地方投资的信心。
  国贸家具城是邹城市的重点服务业项目,企业建设初期,1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用了近3年时间才完成。该企业负责人庾经理说,工程耗时这么久,就是施工环境拖了后腿,当时“上门推销”建筑材料、“主动承揽”装修工程的“各路神仙”经常上门骚扰施工,迫使企业不得不追加投入、延长工期。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邹城市由公检法等执法部门牵头,联合对干扰、阻挠大项目建设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查处,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给企业吃上了扎根发展的“定心丸”。国贸家具城在随后的扩建工程中,4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不到半年便完成了,为企业节省建设资金400多万元。
  “扫障”只是第一步,“服务”才是能否引得凤来栖的关键。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邹城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收费项目135项,暂停、取消行政许可事项44项,向园区和镇街下放审批和收费项目66项;对18个部门、6大类、3个重点领域集中开展中介组织大清理活动,全面规范了市场中介组织的执业行为;通过完善和创新户政、交通、消防等各项管理和审批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水平。如今,企业在邹城投资不仅不用为“外来骚扰”而闹心,更因享受优质的“内部服务”让创业变得更加舒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