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放长线,将来钓大鱼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传勇(福山区)
  
  为期3个月的黄渤海伏季休渔期即将结束,期盼能早日出海的渔民本该是最高兴的,但今年却有了新的担心:“农业部首次规定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港城的不少渔民担心捕捞量可能会减少。”随之产生了纠结:出海还是不出海?还真是个问题,我认为这只是眼下的问题,只要渔民们能迈过“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这道坎,出海热情将会重新点燃。
  烟台临海,渔业资源丰富,人们餐桌上的各类美味海鲜四季不断,生产加工的海产品可远销外地,又可作为本地的土特产品馈赠亲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海边码头的村落也多以打鱼为生,许多渔民们的大海情结也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大海不仅孕育了各种鱼类资源,更养育了靠海吃饭的诸多渔民,是港城市民随时都可品尝到各类海鲜的“后勤部”。
  然而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丝毫限制的捕捞,再丰富的渔业资源也终究会有“弹尽粮绝”的那一天,到时候海鲜对港城的市民们来说可能就等同于奢侈品了,以打鱼为生的渔民也只能另谋生计了。大自然的惩罚是毁灭性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这就要求给予海里的海洋生物一定的生长条件,必要的成长空间,只有休渔期还远远不够,下海捕鱼更要有选择性的捕捞:珍惜物种须放生,远远没有成长起来的海洋生物避免捕捞。
  但现实中的捕捞却并非是想象中的那样,为了能有更多的收获,渔民们的捕捞渔具的网目往往很小,大小通吃,有“漏网之鱼”的可能性大减,如此一来捕捞量是大增,许多成长中的海洋生物都不能幸免于难,甚至幼小的都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大的也捕,小的也捞,长此以往,海洋生物的数量将越来越少,而且个头也越来越小,那子孙后代怎么办?
  “这几年海里的东西太少了”,这是渔民发出的感慨,为什么少?我想渔民们比谁都清楚,正因为少,才更凸显了限制渔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渔民虽然担忧捕捞量的减少,但对这个政策表示理解。
  限制渔具有必要,改变渔民的捕捞观也不可或缺,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尊重大自然的成长规律,大自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限制渔具好比放长线,将来渔民们才能捕捞更多的大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