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一斤鲳鱼,有的7元有的70元
小鱼与大鱼价格差很多,商贩更愿意卖大的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小鲅鱼10元3斤,商贩说卖一斤赚不了几毛钱。 本报记者 李静 摄
     本报8月28日讯(记者 李静) 农业部今年首次规定了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对此,渔民发愁了,商贩却很淡定。商贩们表示,一两多重的鲳鱼卖7元一斤,而三两多重的能卖到70元一斤,个头小的鱼利润小,口味差,不受市民青睐。
  28日上午,芝罘区红利市场海鲜区人来人往,商贩们的吆喝声一个比一个大,对虾、小鲅鱼、黄花等新鲜鱼纷纷亮相。商贩告诉记者,东海和南海在8月份就开海了,这些鱼虾大都来自外地,价格比本地的低不少。
  在红利市场海鲜区,相隔不远的两个摊位都在卖鲳鱼,不同的是,一家摊位上的鱼卖7元一斤,另一家卖70元一斤。据了解,价格相差这么多是因为鱼的个头不一样。一位商贩告诉记者,7元一斤的鲳鱼一条一两多重,而70元一斤要三两多重。“鲳鱼资源特别少,很稀缺,更大的要上百块钱一斤。”不仅是鲳鱼,其他种类的鱼也一样,小的和大的价格能差上好几倍。
  对于开海后市场上个头小的鱼可能会减少,商贩们很淡定。他们认为,限制网目尺寸后,对渔业资源是一种修复,长远看来是一件好事。
  “我们不愿意卖小鱼,进价3块钱,卖10块钱三斤,扣除损耗,不赚什么钱。”商贩李老板说,拿鲅鱼为例,三两重的鲅鱼卖3块来钱一斤,利润也就两三毛,而2斤左右的鲅鱼一斤卖十六七块钱,利润在2到3元。
  “我也听说今年渔具网目要限制了,其实这是个好事。”红利市场海鲜商贩王老板说,他觉得鱼就应该等长得够大了再卖,可以保护海里的渔业资源,也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前还拉小鱼回来卖,今年一趟也没去,主要是因为小鱼口味差,不好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