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纪念胜利
2014年09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吉祥

  “日本投降矣!”
  特大号的黑体字,紧跟着一个大大的惊叹号,这是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的标题。这句话每次读来都觉振奋,还有什么比这5个字更能表达一个牺牲巨大的民族在胜利之日的喜悦呢?!
  经过8年抗战,终于日本投降矣;牺牲了3500万人民,终于日本投降矣!这一天民情沸腾,有太多的人欣喜若狂,斯文如学者,也难免“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鸦片战争后屡遭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尝尽亡国灭种之苦的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大喊一声:日本投降矣!
  历史远去,但从未被忘记。进入8月,各种关于抗战纪念的活动陆续展开,到今天想必会达到高潮。中国人做事讲究“正日子”,9月3日无疑就是我们庆祝抗战胜利的“正日子”,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山东,今天有一场特殊的纪念活动。在原省图书馆“奎虚书藏”,“永奠和平-济南青岛德州地区受降展”正式拉开帷幕。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今藏在大明湖边郁郁葱葱小树林中,独享一片静谧的老省图,也曾有过一段如此辉煌与荣耀的过往。时光回到69年前的12月27日,“奎虚书藏”大阅览室作为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部大礼堂,成为济南、青岛、德州地区受降典礼举办地。
  受降时间和地点都是精心挑选的,1945年12月27日是济南沦陷8周年纪念日,现代人常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受降主官李延年选择这一天作为受降的“正日子”,肯定有一雪前耻的考虑。选择“奎虚书藏”同样有特殊的内涵,“奎星主齐,虚星主鲁,以二星之分野,括齐鲁之疆域”,在此接受日军投降,也有凸显山东光复之意。
  翻开尘封的历史档案,我们在今天得以看到当年受降的诸多细节。诸如受降的经过,礼堂的布置、受降礼请柬、日军签降代表献上的佩刀等等。特别是李延年在受降仪式后手书的“我武维扬”木质匾额,经战乱保存至今殊为不易,透过这四个大字依稀可见抗日军民的振奋。曾经嚣张的强寇终于低下不可一世的头颅,摘下佩刀解甲投降,这一刻正义得伸,国耻得雪,真是扬眉吐气至极!
  我们要感谢省图书馆为大家提供了这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看到脚下的齐鲁大地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更让我们看到这片土地和这个国家在遭受巨大苦难时的反弹力。
  今天人文齐鲁推出这个特别专题,既是向抗日军民致敬,为慷慨赴国难的牺牲者立碑,也是向这一历史致敬,为彪炳史册的抗战史存档。我们纪念胜利是因为胜利来之不易,就抗战而言,这是属于中国的胜利;而从“二战”来说,这更是属于世界所有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这一胜利奠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历史事实需要每一方的正视与维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