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履行社会责任,政商对接也有新气象——
13家鲁企赴青海寻真金白银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孟敏
  以前鲁商走南闯北寻商机,如今又多了一个西进青海的机遇。2010年以来,我省已连续5年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参加“青洽会”,与青海省有关方面达成经贸合作项目79个,签约总金额270亿元。
  目前,山东在青海投资兴业的人员有10万之多,青海山东商会成员有12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家。今年,13家鲁企在省政府钦点下随同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带领的考察团赴青海,到这个山东对口援建的省份寻找新的商机。
  以往,企业对口支援总被看做是一项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来履行,而这次,很多援青企业在“大美青海”看到了真金白银。
  嘉华国旅:
政府引路,包机飞四方

  “青海湖、塔尔寺、祁连山草原、门源油菜花……青海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不可替代。”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张明说,这次来和青海对接,最大的感受是青海真当得起“大美”二字。
  张明不是第一次参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对接项目了。像这次青海之行,山东省旅游局与青海海北州政府签订《对口支援海北州旅游宣传营销合作协议》。从中,张明发现了不错的商机。
  由嘉华国旅组织的山东人青海自驾游也将于本月27日推出。嘉华国旅副总经理支梅表示,青海自驾游线路包装后,第一次发车是十几辆,分别来自济南青岛淄博三市。
  这样的政商对接,张明参加起来并不觉得索然无味。之前,在政府引导下,嘉华国旅做了台湾包机、泰国包机、新加坡包机等项目,广受欢迎。这些项目一度占到了嘉华国旅业务的1/10,“现在包机业务更是扩大了,占到了嘉华国旅业务的1/2”。
  同样在青海觅得良机的,还有临沂商城管委会主任姚明。他说,临沂商贸物流发达,而青海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省份,商贸物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姚明说,青海省规划了一个商贸物流园区,他立即想到了临沂到青海的货物每年有100多万吨,其中包括临沂的商品通过青藏铁路经西藏中转的50万吨。
  青海之行给了姚明启发,8月22日,姚明到青海西宁考察了两个物流市场后,接着奔赴新疆。他准备和新疆合作建一个物流园区,这意味着临沂到乌鲁木齐的货运直通专列将和青海一同考虑。
  8月底,青海代表团也来临沂考察过一次。“西宁是人口集中的市区,原来和广东合作建物流园区,因各种原因搁浅。”姚明提出,西宁物流园区过于分散,集中起来更有优势,青海方面将展开调研。
  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广彦同样有所斩获。力诺在海西州已建设了30兆瓦光伏发电,第一期是20兆瓦,第二期是10兆瓦。考虑青海的光能和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力诺这次将再建10兆瓦光伏发电,今后将加大合作力度。
  山东黄金集团董事长于常青更是“带着一大笔资金”来的。他在接洽会上放出这个消息时,在座的青海人的眼睛都亮了。目前,黄金集团旗下有两家企业在青海发展,于常青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青海有关方面在铅、锌等工业基本金属探采选冶等方面的合作。
浪潮:
把云计算推向西部

  “今后两年将在青海投资2亿元,进行信息云计算系统建设和数据库建设。”8月,作为13家鲁企之一,浪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丕恕与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同行,登陆青藏高原寻找商机。
  在8月20日至21日,浪潮集团、山东黄金集团、东阿阿胶等省内13家大型企业与青海有关方面举行洽谈,并举办了山东·青海企业座谈会,商谈合作意向。
  在座谈会上,记者了解到,早在2013年11月,浪潮集团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济南政务云计算中心合作共建协议”,这成为国内首个整体服务外包的“电子政务云”平台。
  目前,济南市政府已将全市非涉密电子政府平台建设和运维服务全部交由浪潮,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承建。52个部门300多项应用纳入该平台,建成后主要业务信息化支撑率将达到85%,主要业务信息共享利用率达70%以上,各项信息系统软硬件及运维费用每年节省30%以上,政府信息系统部署周期大幅缩短50%以上。
  “云计算中心是云服务发展的基础,浪潮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第四代云计算中心。”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孙丕恕曾表示,政府采购云服务能显著降低财政开支,降低幅度大约可达到20%至25%。而实际运行起来,节约的开支更多。
  在济南市政府的具体操作层面,孙丕恕曾建议由财政部门负责政府采购云服务工作的组织指导、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制定政府采购云服务合同模板、服务质量和信息安全审查的技术规范,集中采购机构负责政府采购云服务的组织实施。
  浪潮集团甘肃区总经理辛江龙介绍,浪潮集团会和青海省政府对接商谈,征求青海省政府意见,推进加快政府购买云服务的进程,争取把云服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但要一步步来,整个过程需要时间。如果推行开来,青海省政府新增系统一律从浪潮购买云服务,信息化投入资金将会大大节约。
东阿阿胶:
“驴皮争夺战”烧到青海

  “省里点名我们这些企业参加青海对接,是经过科学选择的。”在山东金锣集团总裁郭维世看来,即便不会立即合作成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很有利。省里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特色和青海的地域特点吻合,意在促进双方共赢。
  例如,海北州高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就是我省援建的重点工程,占地面积约17.2万平方米,2011年由我省专家帮助制定了园区建设规划,投入援建资金4400万元,目前已基本建成。这个示范园位于临沂对口援建的海晏县,海晏全县有可利用草场410万亩,耕地4万亩,存栏各类牲畜51万头只,本来基础就非常不错。
  好的基础一直是企业投资考虑的重点。“海西州水草丰美,农牧民有养驴的传统。”东阿阿胶原料基地管理经理张向阳说,东阿阿胶2012年在海西州建立了毛驴养殖示范基地。
  在青海考察后,张向阳发现海北州牧草资源也很丰富,畜牧业发达,是青海省重点打造的高原生态畜牧业示范区。近年来,山东顺应海北州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援建资金1.44亿元,在全州建设了生态畜牧业示范园、示范区和示范点。
   “今后将在海北州刚察、祁连两县发展毛驴养殖示范基地。”张向阳说,为了解决驴皮资源紧张的问题,2002年东阿阿胶开始投资建立毛驴养殖示范基地。截止到2012年时,东阿阿胶共投资2亿元,先后在各地建立了20个毛驴养殖示范基地。
  据了解,驴皮是生产阿胶的重要原料,但东阿阿胶能够控制的活驴养殖数量毕竟有限,仍有很大缺口。
  国家农业统计资料显示,1991年到2008年,全国驴存栏量由1100多万头减少到700多万头,预计到2030年,我国毛驴数量将不足200万头。按照20%到25%的自然出栏率,2008年驴皮的数量仅为140多万张,可见驴皮资源的稀缺。
  张向阳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平原地区基本上不养驴了,要向内蒙古、辽宁、青海、甘肃等地延伸。
  “青海省及海北州畜牧产业优势明显,公司在畜牧品种改良、养殖及资金方面有很强的优势。”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振刚也找到了双方的合作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