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
包机引进15000只丹麦水貂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现在,王超打算明年继续养貂,并且将黑貂逐步淘汰,更换成貂皮质量更好的白貂,他希望行情能早一点好起来,那样压力就能缓解很多。
  而在国际市场行情不好时,2013年底,大森林从哥本哈根包机引进了15000只良种水貂,这项工作还会持续5年。
  孙万红有自己的算盘。在他看来,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外界来看,水貂养殖产业发展脚步放缓了,但这种放缓,是为了更好地进入到下一轮高速成长期。大森林正好利用这个间隙换种。“水貂价格一般三到五年一个起落,那么三五年后我们的貂已经全部换种成功。”
  “养殖环节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毛皮行业最终的价值来源,而不是薄利多销。”在孙万红看来,诸城貂农已尝到了血淋淋的教训。如今,大森林一直在和丹麦的水貂养殖思维接轨,并且形成了一套结合加拿大与丹麦经验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
  在改良貂种的同时,大森林还准备自创品牌。“现在高端毛皮品牌都是国外的,国内企业只是低端的原料供应和加工。”孙万红算了一笔账,今年一件中类貂皮成衣需要20只貂皮,原料价格为2500元。“要是国内皮草品牌的话,售价不过8000元左右,换成国外品牌的话,价格将高出很多。因此,我们希望能培育出自己的高端品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