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山峪的吴道人庵
相传建于清朝,曾有吴姓道人在此修炼得名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吴道人庵如今只剩这一石屋。
  驴友拼凑起来的碑文。
  吴道人庵所在山峪的美景
  ◤山峪里的清泉。
  ◤由于缺乏保护,吴道人庵如今已经破旧不堪。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吴道人庵位于襁负山西北侧,处于与西神霄山相交的青天峪源头。这里山坞有亩余大,四面绝壁合围,颇有世外桃源的景象。崖底有一古洞,是吴道人修炼的地方,所以这里叫吴道人庵。民国年间山坞周围设立庙会,成为齐长城岭内外进行物资交流的场所。

  吴道人遍访青天峪
终觅得建庵所在

  据传在清朝宣统年间,有吴氏道人云游天下,遍观中原壮丽山川,暮年将至,欲觅一山野幽居处,享受一番神仙般的生活。一日,他慕名来至泰山青天峪,寻址造庵。吴道人从桃花峪口徒步上山,山间盘路,不知哪年哪月,山民在打柴的路上修建了简易的山路。吴道人信步攀登,山顶极目远眺,山下朦胧飘渺,山庄静谧。
  再走,一路不少奇石,还有传说是泰山老奶奶巡行西山时坐过的凤椅,伫立山巅。还有许多石块,仙化成各种形状,默默无语,守护这片山的灵气和肃然。路边有许多野生的桑葚树和杏树,杏树上青果累累,熟透的桑葚坠落满地,吴道人举手摘个桑葚放入口中,甜甜的,还有一点微酸。 
  吴道人留恋无边的绿色密林,但还需继续前行。转过山腰,已将山抛在脑后,炽热的太阳炙烤着这里的山石树木,偶尔风过,带着清新的树木香气、青草的味道,扑面裹住吴道人。路边巨大的山石里,居然生长出碗口粗的树木。
  吴道人继续前行,重峦叠嶂,看不到尽头,分不清方向。吴道人心思大动,不顾山势陡峭,石砺滑落,踉踉跄跄,疾步下行,山腰处,刀削巨石,陡然峰立,地势豁然开朗,平整如席。而远处的层层山峦,迷蒙在夏日蒸腾的暑气里,若仙宫林林,海市蜃楼。 
  吴道人心想此处既能避开外面的喧闹,山民无需费力便可走到,若在此立庵,道人出山结缘方便,为此开始寻化善款,造成此庵。
吴道人庵如今仅剩
一间残缺不全的石屋

  吴道人庵的名头仍在,但其遗址却已破烂不堪。由于无人维护和修复,曾经的庵如今只剩下一间残缺不全的正房。
  在山峪中,记者看到吴道人庵的正房房顶无一瓦,四壁徒存,门前两块横倒碎裂拼凑的石碑,碑文因有断裂无法接续,已不能流畅地看出碑文内容,看片段一块大概是记录“创修吴道人庵”的经历原委,另一块则是镌刻了捐助建庵费用的好心人名单,字迹难辨,时间还算清晰,写着“民国拾年”。
  附近一位村民介绍,民国年间山坞周围设立庙会,成为齐长城岭内外进行物资交流的场所。而吴道人庵的石碑早已经破碎了,散落一地,只是后来陆续有些驴友前来自驾游,有些热心游客重新捡拾碎片,然后进行了拼凑。
  “听老辈人说,吴道人庵的遗址是‘文革’年代被当作四旧给破坏的,此后就一蹶不振了。很少有人来,更没有人管。只是后来交通方便了,一些驴友才开始来此游玩,探寻道人的足迹。”
  庵里正房里的草长及人高了,横梁下方的位置,墙壁上伸出两块石板,不知有何用途。隔壁的墙上有掏出的佛龛供奉处,两室独立皆有门。往上还有一间房屋,没有窗户,内有新鲜的松枝,墙壁内的佛龛供奉着一尊鲜亮的观世音菩萨。 
相传吴道人庵
由一男一女所建

  上述村民表示,他听老辈人说,确实曾有一男一女师兄妹两个道人来山中建庵,男称吴道人,女称漓江。后来,吴道人还俗,娶村中女子为妻,生儿育女,漓江遂改奉佛教至终。庵中最初供奉道教天尊,后供奉释迦牟尼,香火一直很旺。庵中还曾有口大铜钟,是村民出资打铸的,现不知去向。 
  据传,吴道人和其师妹感情颇好,但后来由于未知原因,两人感情破裂,为此道人一怒娶当地人为妻,而其师妹也为了他而改信佛教,且终身未嫁。
  “吴道人庵曾经的红火,如今只剩下一片瓦砾,成了废墟。现在只有来旅游的驴友能依稀想起此处有个吴道人庵,至于当地人,反而大都淡忘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