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演活《圣水河的月亮》中的角色
去公园观摩老年人言谈举止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圣水河的月亮》演出场景。
     本报记者 汪泷
  尽管斩获了“文华奖”,但是《圣水河的月亮》的主创人员仍在一起讨论唱腔、探讨如何进行精细演出。作为济宁市直国有文艺院团改制后的首部作品,这部戏倾注主创人员大量的心血。剧本先后进行过4次大修改,而且还根据观众的意见进行过提升和打磨。
两年里4次修改过剧本
  故事讲述的是年轻女大学生刘芸爱上老耿的丈夫忠义,劝老耿放手婚姻。遭遇婚变的老耿将痛苦化为创业的动力,事业一片大好之时,丈夫忠义却因受伤变得呆傻。在圣水河边,老耿与带忠义回乡疗养的刘芸再次相遇,一番爱恨纠结过后,老耿放下过去,帮助丈夫进行康复。 
  在剧本创作之初,作为编剧的田伟泓希望用剧本表现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它反映的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而从创排到第一次和观众们见面,《圣水河的月亮》期间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修改。并且在十艺节之后,又根据观众的意见进行打磨提升。 
  今年年初,《圣水河的月亮》又在“欢乐新春——‘十艺节’文华奖山东获奖剧目观摩展演”中亮相。在演出之后,剧组连夜召集专家、观众,听取了他们对演出的评价。研讨会上,专家普遍认为,该剧人物形象鲜活,尤其是女人靠自强自立弥合了曾经的失落,找回了平等与信任;唱腔韵味浓郁,剧中人物在圣水河畔、桃花岭等几处唱腔,抒发了内心情感、展现了梆子腔高亢激昂的声腔特色,为观众营造了丰富的审美意境;另外,主角情感丰富,对人物的塑造由浅入深、从容自如。 

老戏骨累病了 边打吊瓶边排练
  虽然已经在十艺节上斩获了“文华奖”,可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院长时向阳和主演老耿的扮演者李新花仍时常在一起讨论唱腔、讨论如何进一步精细演出。这部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筹备参选十艺节的剧目,却直到去年7月底,才正式确定了剧本。 
  “之前是想改编一出古装戏,但导演向我们推荐了这个剧目,才选择这个戏。时向阳说,演员们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封闭式排练,加班加点地演。 
  因为时间紧迫,加上排练的条件艰苦,很多演员在排练的过程中都累病了。可即便如此,他们仍坚持边打吊瓶边排练。“无论是对剧院还是对演员来说,演出这个剧都是一个考验。”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以往的演出以古装戏为主,李新花也是演“闺秀”为主,从未演过现代戏。 
  “一开始压力很大,老耿是个泼辣旦,我就去观察影视剧中农村妇女的形象。现在我只是在形体上模仿,一点点地去接近老耿的内心。”同李新花一样,剧中婆婆的扮演者吴肖华也从未演过老旦,“我就去公园看老年人怎么说话、走路,慢慢琢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