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文理”要先打消学生的疑虑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毛旭松

  高考改革实施意见4日发布,高中将不分文理,高考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考的语、数、外3科,150分不变。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包括政、史、地、物、化、生等14个科目,“学完即考”、“一门一清”。
  关于高中分不分文理的争论由来已久,2013年中央决定探索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如今高考改革实施意见发布,意味着取消文理分科将成为未来趋势。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行业需要综合知识,文理兼备对于将来工作很有好处。但问题在于,现在文理分科,学生尚且面临繁重的课业负担,如果一旦不分文理,学生的课业负担是不是更加重了呢?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甚至教育部出台规定推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反而存在着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一般来说,在高中阶段,新知识的学习仅限于高一高二,高三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复习旧知识。现在的情况是分科学习尚显吃力,不分科的话是不是更加吃力呢?以往的教训使得家长和学生们的担心不无多余,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文理分科不是改革的归宿,教改的症结仍然是高考制度。
  不分文理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既然选择了不分文理,那么对于由此可能产生的各项弊端,一定要有相关的措施跟进。首先要保证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因不分科而加重,及时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避免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其次,对于将来的高校招生也要根据不分科的改革进行匹配,保证学生高考毕业进入大学后能够有更加适合的发展途径。再次,不分文理的改革势必会对原有的教材和课程安排产生冲击,新课程的安排、新教材的运用,需要老师尽快进入角色,顺利完成课改的平稳过渡。
  不分文理一朝坐实,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系统的调整。在保证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文理不分科并不是教育改革的终点,最终要促进教育发展取消功利化倾向,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旧有做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