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很美,市民很热情
第20届鲁台会闭幕,4天现场交易8.9亿元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个简单的包装盒也做的非常艺术。
     本报9月4日讯 4日,第20届鲁台经贸洽谈会顺利闭幕,4天现场交易8.9亿元。作为东道主的潍坊,不管是城市建设、风土人情,还是市场环境,都受到了不少台湾客商的好评,有的台湾朋友还表示,下届鲁台会他们还想再来。
  上午10时许,在健康服务产业暨高端食品展区,每个展位前都聚集了前来购买商品的市民,他们大多手里已经拎着两三包东西,还有的干脆推着一个铁制的小推车,将购买的物品全部堆放在上面,一边推着走一边逛会。
  在一家台湾酒厂的展位前,几位年轻人现场品尝完58度的台湾高粱酒后,直呼好喝,他们决定买回去送给亲人,但因为该酒太受欢迎,全部纯粮食酿造,不含任何勾兑成分,58度的酒早已抢购一空,舍不得放弃这样的好酒,最终,三个人总共买了10瓶42度的高粱酒带回去。
  看到顾客高兴地带着酒离开,这家台湾酒厂的老板张荣辉先生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这是他和妻子第一次来潍坊参展,四天的展会让他收获很多,最大的感受是,潍坊本地人的购买能力很强,这让他很惊喜,足够的购买力让他对潍坊市场也有了信心,如果有可能,他想在潍坊寻找经销商,把他们台湾的酒更多的推广到山东来。
  “真希望这样的展会可以多办几次。”家住奎文区的王女士笑着说,这次鲁台会不仅让她饱了口福,还开阔了眼界,她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展会见识到更多新鲜好玩的东西。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表示欢迎台湾朋友能够有空常到潍坊来转转。
  在文创展区,一家名叫内木山手工坊的台商负责人陈玉珍告诉记者,第一次来潍坊,从每天展览馆到酒店路途中,她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在她眼中,潍坊是一个绿化很美,道路规则的城市,而且马路上也比较整洁,这和她的故乡台湾基隆很像。
  但在鲁台会展览中,通过与每个顾客的沟通,陈玉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观念的差别,对原生态和健康环保概念的接受程度等,想法的不同,更激发了她想把他们文化中一些东西传递给本地市民。
  “潍坊人特别热情,就是杀价有点猛。”谈到对潍坊的印象,九个太阳文化创意展前,来自台湾排湾族的黄爱妹女士笑告诉记者,她之前去过青岛,对山东的整体印象很好,虽然这是她第一次来潍坊,但潍坊给她的感觉很好,潍坊人很热情,与他们交流起来一点都没有陌生感。
  黄爱妹说,向本地人问路,他们可以解释细致到坐哪路公交车怎么转车,这让她心里很温暖,只是在购买物品时,砍价有点太猛了,许多物品能砍到本钱以下,不管怎样,如果有机会,她还是想和小伙伴一起再来。
  本届鲁台会4天共吸引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等地15.3万人次到会,实现现场交易额8.9亿元人民币,签订意向交易额23.6亿元人民币,所有参展商品销售一空。众多参展台湾客商通过展会找到产品代理商,其中,嘉义13家参展厂商全部找到产品代理商,纷纷预定下届展会展位,展位预订率达89.3%。客商回头率95%以上。
台商身上哪些东西值得学习?
  鲁台经贸洽谈会,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同时也有着很深远的意义。4日,鲁台会正式落下帷幕,四天的展会,时间虽短,但实际内容却丰富多彩,台商们在做事时一些微小的细节,让不少人为之敬佩和感动。

镜头一 5点闭馆多1分钟都不行
  鲁台经贸洽谈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胡岩负责对台事务已有多年,在他眼中,台湾人做事的认真和守时让他从内心钦佩,这点也是通过鲁台会,我们该向他们学习的。
  胡岩说,就拿这次展会的一个小细节来讲,根据组委会要求,展会期间每天下午5点准时闭馆,一般情况下,4点50时左右,台商展位前就开始与顾客解释说明,五点一到,所有台商展位全部关闭,多一分钟的都没有。
  这种守时的观念和实际做法让胡岩很受感动,反观国内的企业和商人,准时闭馆的却很少。此外,胡岩介绍,在台湾许多东西都是明码标价,想买到假货很不容易,几天前他的一位同事买了一个被称为是材质较好的玉镯,本以为价值几千块,结果拿到台商那里,对方一眼就看出是B货,只是一种仿冒品。
  在胡岩看来,讲诚信,守时守规矩,这些听起来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

镜头二 垃圾带回家全部分类处理
  除了守时讲诚信,台湾人的环保意识做得也细致。每天,他们出门前会在包里放一个小袋子,在外面如果不管吃的还是喝的,他们都会处理的很小装进袋里,带回家进行仔细的分类处理。拿这次展会上胡岩亲眼见到的一个事情来说,每天闭馆后,台湾展位前基本没有任何垃圾,在他们的展位边下,都放着一个小袋子,垃圾都放到里面,每天随手带走清理掉。
  对于垃圾的处理,负责展览区的保洁阿姨也体会深刻,闭馆后的卫生清理,台湾客商展区的和本地企业展区的卫生状况差距很大,这从很大一方面反映的两岸环保观念的差异,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镜头三 光脚搭建保证地毯整洁
  谈到台湾人带来的特别之处,发生在非遗文化馆的一件小事让胡岩至今印象很深。胡岩告诉记者,非遗文化展区中的台湾板块,许多展台都是他们自己搭建的。搭建时,胡岩特别注意到,工作人员都是光着脚进行的,为的就是要保持已经铺在地板上的红色地毯的整洁干净。
  正式展览开幕后,六位女性也是光着脚在地毯上来回走动,问起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排湾族的吴光惠女士笑着说,她们更喜欢原生态的东西,追求一种自然的美感,也是对他们民族文化的尊重。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台湾人文化和观念的不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台会 面孔
展览处工作人员:韩笑笑
  鲁台会举办4天时间当中,市区乃至县市区的数以万计的市民纷纷前来观展、购物。鲜有人能注意到会场志愿者、保洁人员、安保人员的存在,而恰好是他们近乎“无形”的存在,为会展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二楼办公区,韩笑笑正在认真登记台商的住宿事宜,她和两位志愿者负责200多位台商的住宿情况。每天他们都要打电话确认台商什么时间入住、什么时间离开以及晚餐吃什么。有的企业人数比较多,中间有人来了又有人走了,韩笑笑需要和酒店提前联系好,确保万无一失。

保洁人员:于兆云
  鲁台会展中心偌大的大厅干净整洁,让人心情舒畅。在鲁台会举办的这几天里,62岁的于兆云早上6点骑着电动车从家里出发,6点半到达会场。点名之后,大家先把整个会场清扫干净,厕所、玻璃、墙面、门……都要擦洗一遍,开馆后,游客陆续增多,丁兆云再和同事们捡拾掉在地面上的垃圾,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倒了多少垃圾。“晚上回到家,两条腿疼得厉害。”丁兆云说。

大学生志愿者:赵铭凯
  来自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赵铭凯是名志愿者,他主要负责后期服务,包括台商货物的运输保管、住宿和伙食,还经常去机场接机。为了让工作无懈可击,赵铭凯和其他志愿者做了周全的准备,比如卖工艺品的摊位在哪个位置,主要特色是什么。“台商都非常友好、有礼貌,即使犯了小错误,他们也不会介意,这让我们非常感动。”赵铭凯说,他们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感动。

  文/本报记者 段婷婷 张浩 刘蒙蒙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