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事业发展,2.2亿元建文化中心免费开放
无棣入选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无棣县以“挖掘宣传吴式芬,促进文化大繁荣”为抓手,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率先突破,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今年8月份,成功创成了“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县”,为滨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区。截至目前,全县文化企业达86家,海瓷、荣德堂等过千万元文化产业项目4个,鲁北大鼓、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50项,荣获“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首批全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朱伟健 本报通讯员 马文洁 马荣振

1
机制创新,凝聚文化建设合力
  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挖掘宣传吴式芬,促进文化大繁荣”领导小组,下设古城建设、旅游开发、文化宣传三个指挥部,每个指挥部由一名县委常委任指挥。连续两年将76项文化建设项目列入全县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双百工程”,予以重点扶持。推行一线工作法,制定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把各项任务项目化、具体化,明确责任人、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文化宣传、古城建设、旅游开发三大重点,努力把古城、贝壳堤岛、碣石山、黄河岛分别打造成齐鲁文化名城、全市首个5A级景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山、环渤海休闲度假基地。全县文化建设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部门单位分级负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大格局。
2
文化惠民,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资2.2亿元建成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建设文化大院524处、农家书屋571个,形成覆盖城乡的文化阵地网络。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进村入社文艺演出等公益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先后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小枣采摘节、古桑文化节等文化活动20余场。以县级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载体,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打造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诚信立业”企业文化、“廉洁勤政”机关廉政文化、“孝敬和睦”社区文化,成功创成全省“四德”建设示范县。培树道德典型,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先后共有54人荣获各级各类道德荣誉;10余人荣登“山东好人每周一星”光荣榜,1人荣登“中国好人每周一星”光荣榜,1人入围山东省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道德建设先进典型总数位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着力打造农副产品、金融信贷、个体工商、企业文化“四大诚信体系”。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办婚礼,拒绝砸喜钱”活动的经验做法全市推广。
3
实施“三大工程”,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文旅融合工程。文化宣传、古城建设、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着力建设全省文化旅游强县和全国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海瓷艺术、吴氏文化、古城文化、黄河文化、枣文化、碣石名山与贝壳古堤自然景观文化、滨海文化、中国鲁北循环经济与现代企业文化“八大特色文化品牌”,力争把古城、贝壳堤岛、碣石山、黄河岛分别打造成齐鲁文化名城、全市首个5A级景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山、环渤海休闲度假基地。深入挖掘鲁北大鼓、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旅游消费市场。
  吴氏文化“三个一”工程。挖掘“明清山东六大家族”之一的无棣吴式芬家族文化,推进吴氏文化故事集、评书、电视剧“三个一”工程。目前,《吴氏家族故事集》出版发行。与刘兰芳艺术团队合作,创作出78集新编历史评书《红顶清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80余家全国知名电台播出,填补全省空白。与北京新生代影视传媒、著名编剧史航合作,创编出32集吴氏家族文化电视剧本《家风》,拍摄工作即将展开。
  文化创意产业工程。海瓷艺术品入选“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商品”并荣膺国礼,中国海瓷艺术创意产业园被确定为“十二五”全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项目。山东荣德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剪纸艺术独具魅力,产品销往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独家创作剪纸艺术品1万套,2011年为世界华人运动会设计创作剪纸艺术品3200套。整理包装本地文化礼品,成立“真味堂”礼品公司,印制《无棣有“礼”》画册,引领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开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