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陶艺   与画作风格迥异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毕加索陶艺
  与画作风格迥异

  齐鲁晚报:毕加索画作与其陶艺作品在风格上有哪些异同?
  曾毅:说到艺术风格,毕加索一生创作风格几经变化。由于生活经历,他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早熟的忧郁和款款的哀伤。迁居巴黎后,虽然生活仍旧贫困,此时的他却收获了爱情,创作风格也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再到后来,他的作品一改忧郁、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百态。
  到了后期,毕加索风格重原始艺术,一度转入写实,后来又倾向于超现实主义,《格尔尼卡》就诞生于这个时期。到了晚年,毕加索创作风格与生活更加贴近。他的作品主要以陶瓷为主。因此,毕加索陶瓷作品的风格与其他作品、尤其是画作的风格是迥异的。
  陶瓷艺术上
  现代与传统共舞

  齐鲁晚报:陶艺是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融合。您认为我国现代陶艺应如何创作和发展,才能更好的体现这种文化的融合?
  曾毅:现代陶艺,顾名思义,是陶艺家们以陶瓷为媒,用来表现自身个性、思想,而且具有现代思想的陶艺。不同于传统陶艺在陶瓷功能、造型、用料等工艺上精雕细琢,现代陶艺更倾向于对艺术表达、个人风格的追求,它传达的是一种现代精神,在陶艺这一“泥与火之歌”中,添加了更为现代化、多元化的元素。
  我国现代陶艺起步略晚,但经过几十年发展,已逐渐走向成熟,在世界主流陶艺中占得一席之地,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过去,我国现代陶艺的创作一度曾出现过西化的误区。创作脱离了传统文明的土壤,使得现代陶艺距离民族文化越来越远。近几年,陶瓷创作模仿西方和日本的热潮慢慢退去,更多的陶艺家们开始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现代陶艺的创作,不能一味模仿西方创作形式,更不能丢掉传统陶艺创作的精华。应深扎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沃土,站在世界文化交融贯通的结合点上,既充分挖掘民族本身的艺术精华,也要吸纳各方优秀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让现代陶艺创作回归民族和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