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走了,我得撑起这个家
烟台15岁女孩孟欣悉心照顾智障母亲和哥哥,今年还考上了中专
2014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孟欣给妈妈梳头。  本报记者 张晶 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烟台芝罘区15岁女孩孟欣一家,妈妈和哥哥都有智力障碍,去年爸爸病逝,生活的艰难摆在这个女孩面前。但她乐观坚强,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本报记者 张晶   
去年爸爸撇下他们娘仨走了
  在烟台芝罘区拆迁安置小区里,记者再一次见到孟欣。孟欣是烟台四中的一名学生,半年过去,如今出落得更像个大姑娘,高个子,扎着顺溜的马尾辫,话里透着一股麻利劲儿。今年初中毕业后,她考上了中专。
  安置房地面仍是交房时的水泥地,但收拾得很干净,几件旧家具整齐地摆在靠墙的位置。“这些旧家具都是亲戚送的。”孟欣说。
  来了陌生人,孟欣的妈妈一般不打招呼,眼睛看着别处,哥哥同样如此,孟欣说妈妈和哥哥都有一定的智力障碍。
  孟欣的爸爸去年去世了。“去年11月11日走的,太突然。”15岁的孟欣谈起已经不在世的爸爸,去年11月11日,正是年轻人都在狂欢的“光棍节”,“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爸爸突然说心有点疼,想出去转转,出去了一会儿,屋外传来‘砰’的一声,我赶紧跑出去,看见爸爸倒在地上。”
  孟欣急忙叫了救护车,“还没送到医院爸爸就不行了。”孟欣说。
  从小就跟着爸爸干活,孟欣和爸爸最亲。“我喜欢吃玉米,爸爸经常会给我买,过年全家人都没新衣服,除了我。”孟欣说,是爸爸特意给她买的。
  回忆生前的爸爸,孟欣说爸爸身体一直不好,不能干重活,平时干点杂活,是街道的清洁工。“两年前他有一次生病了,病得比较重,他跑到学校哭着跟我说,以后要是他不在了,这个家就全靠我了。”说到这里,孟欣忍不住流下眼泪,没想到如今真的成为现实。

一家人一个月生活费仅五六百元
  爸爸走后,留给孟欣的是智障的妈妈和哥哥。“过去的就过去了,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呀。”孟欣笑着说,“我要让爸爸放心,照顾好他俩呀。”
  “爸爸在的时候,上学都是爸爸喊我起床,他刚走那一段时间,我总是迟到,定了闹钟也不行。”孟欣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习惯才慢慢改变。
  “每天早晨5点就得起床,先到厨房淘米熬饭,然后才能洗漱。准备好早饭,帮妈妈和哥哥收拾好,我再去上学。”孟欣说,五年级时她就学会了做饭,所以照顾妈妈哥哥吃饭不是问题。
  “每天买菜得省着点花,一般就去买点蔬菜回来做。”孟欣说,现在家里只能靠低保过日子,一家人一个月只花五六百块钱,大部分用在了吃饭上。
  “不过妈妈喜欢吃点零嘴,我经常买菜的时候就给她买点回家。”孟欣说,妈妈喜欢吃糖,只要还有点钱,就会尽量给妈妈买喜欢吃的东西。
  孟欣一边忙着学习,一边照顾家人,一边担心着生计,但她乐观,每晚写作业时都要把妈妈安置在桌旁,让妈妈看着她学习。

让妈妈有依靠 一家人好好生活
  记者在采访时,孟欣的妈妈在客厅玩一只宠物狗,把声音开得很大,孟欣哄妈妈回屋玩,孟欣妈妈很乖地回到自己屋里。
  孟欣说,妈妈喜欢看动画片,每天上学之前,她都要把电视调到妈妈最喜欢的频道。“妈妈不太认识回家的路,每次出去我就带着她,上一次走丢,好不容易才找回来。”
  采访那天下午天气很好,孟欣带妈妈下楼散步,妈妈总是挽着孟欣的胳膊,不愿松开,靠在孟欣肩上,更像个小孩。
  有时候一不留神,妈妈就跑远,去翻路边的垃圾桶,孟欣赶忙跑过去擦干净妈妈的手。虽然孟欣的妈妈很少说话,但是在和女儿的交流中,仍流露出深深的依赖。
  一整个下午,直至记者采访结束,仍未见到孟欣的哥哥。“他在他屋里睡觉,不愿出来。”孟欣说哥哥比较倔,“不听话,总是给他收拾房间,催着他去洗澡。”
  爸爸离开了,妈妈和哥哥还在,这个家还得继续好好过下去。2014年新年的时候,孟欣特意带妈妈来到海边,她牵着妈妈的手漫步海边,望着大海,孟欣说:“我要成为妈妈的依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