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行政化怕难保学校利益
2014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对很多校长来说,具有行政级别,甚至在教育部门具有官员身份,都是普遍现象。虽然近年一直在谈论去行政化,但我认为,对于这个延续了近30年的制度,要想在短期内彻底改革还不现实。
  如今,中小学校长与行政级别挂钩的制度,滋生了严重的“官本位”氛围,与教育理想脱节,引发了社会诟病。社会各界也都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去行政化就是被很多人提到的改革道路。
  去行政化改革虽好,但“利”字当头,改到谁的头上,谁的利益就会受损,推行并不容易。我认为,校长去掉行政级别实行职级制,这意味着以前的工资待遇将不会随着行政级别增长。实行绩效考核,如果评估不合格待遇就会下降。政府能否保证资金顺畅到位?干了一辈子是不是还要从头开始?这些肯定让人有后顾之忧。
  从另一方面看,我在教育部门任职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学校能更好发展。如今的教育资源并不均衡,很多校长都想为自己的学校分一杯羹,但如果你仅仅是一个校长,而不是教育局的官员,政府部门凭什么把这些优势资源给你?在处处讲究职称、官位的氛围下,你又凭什么给学校争取更多资源?如果争取不到优质资源,学生、家长和老师凭什么信任这所学校?
  当然,这也加剧了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对校长、教师的交流带来阻碍,但这都是现阶段无法避免的。去行政化虽好,但必须有更可行的道路才行。
可让学校更有自主权
  诚如这位校长所言,目前各层次学校确实都存在行政化的倾向,但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去行政化势在必行。去行政化,对政府来说,是要减少行政审批等对学校的干预,让学校更有自主权。在学校内部要减少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同时逐步去除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
  当然,任何改革都会触及部分当事者的利益,但只要明确了去行政化的改革路径,即使面临困难也不应该放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