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志愿者:
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
2014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晶华(右)从省教育厅厅长左敏手中接过队旗。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教育志愿者在行动!“我宣誓,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教育志愿者……”在9月5日举行的山东省教育志愿者分会成立仪式上,近1400名教师许下承诺,将带着满腔的热情奔赴受援地菏泽市郓城县。
本报见习记者 周国芳  本报记者 许亚薇
   看到义工,会心潮澎湃
 “参加志愿活动是对自身的提升。”

  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的教育志愿者来自省内各地,王克梅老师便是其中的一员。36岁的王克梅在济南历城实验小学教四年级语文,已经执教15年的时间了。对于成为教育志愿者,王克梅表示,这是偶然,更是必然。
  “早在上学的时候,我就趁周末时间在学校周边照看留守儿童。”王克梅说:“当时特别想去山区支教,但为了照看年幼的孩子就放弃了。这次教育志愿者招募的时候,我想我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了。”
  同样是执教15年的历城六中美术老师刘丽丽也感慨道:“能够参加志愿活动是对自身的提升。以前光顾着自己生活了,好像对别人没什么帮助。所以看到教育志愿者招募通知后就第一时间报名了。”
 教学专业水平影响教育质量
 农村学校英语、音乐教学专业水平低。

  作为“送教下乡”项目的首个受援地,郓城县地处鲁西南,是教育大县。
  “与先进县市相比,部分地区在教育理念、办学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郓城县县长刘文林介绍说:“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英语、音乐等学科教学专业水平不高。”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很多,但是当地的教育环境、师资力量较差。所以我觉着自己有义务去帮助这些孩子。”王克梅欣慰地说,“孩子的世界都很纯真,看着孩子们阳光的笑脸,我们再累也感觉很幸福。”
  乡村学校艺术课程的环境艰苦,曾在柳埠一中教学11年的美术老师刘丽丽感受颇深。她说:“到需要的地方去,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件幸福的事。”
 利用周末和假期支教
 改善师资“软件”是重中之重。

  说起农村教育现状,章丘市第四中学地理教师王晶华表示,硬件设施与城市里没有差距,区别最大的地方,还是老师的素质。
  “我们经常去乡村支教,有时候是面向孩子们,有时候是面向老师。”王晶华说,经过这几年合村并校,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但与地方的教师交流的时候,就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很多年没有年轻老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年长的老师只是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孩子们与老师的关系疏离……
  采访中,多名志愿者表示,相比于教学设施等“硬件”,师资“软件”是重中之重。教育志愿者“送教下乡”,将利用专业知识启发当地老师,与当地老师交流心得,对当地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