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守护折翼天使
2014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天都要面对这一群有口不能言、行为、智力存在欠缺的特殊孩子,他们似乎比普通老师承受着更大的教学困难,也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做,正是这些特教老师,让那些晚结的桃李同样绽放出光彩。
  为了了解一个6岁的孩子到底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德州新语特殊教育学校康复班的张娟不知道尝试了多少次。而面对一个对外界的任何事物都无所谓的6岁孩子,一时间,张娟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张娟渐渐发现小姑娘喜欢身体接触的游戏,“努力的这么久,小姑娘终于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对我来说真是比得到什么都开心。”
  其实,老师努力了很久,而孩子依旧不见起色的例子有很多。托养部的于美英就遇到过,“是一个小男孩,现在已经16岁了,在托养部,他刚来的时候七八岁了,没有自理能力,没有规则意识,穿着纸尿裤、吃饭也需要别人喂。”于美英老师说,“孩子一直没有进步,我们其实也挺愧疚的,谁都希望孩子能快点好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于美英和其他老师的努力下,这个男孩已经能够简单自理了,“他还会做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于美英开心地说,对于这些进步比较慢的孩子,当自己看到他们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会高兴的不得了。
  面对这些特殊孩子,特教老师需要超常的耐心和执着。与其他正常学校的老师相比,特教老师很难“桃李满天下”,但正是这份坚持与无私的奉献,让一个又一个特殊的孩子不再特殊。
  本报记者 张延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