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在手,训练场上“炼真金”
不惧伤痛,警官教师董向东以实战本领培训反恐精英
2014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董向东的办公室里堆了不少书。
  董向东指导学员持枪动作。
  教官在给学员示范擒拿动作。
   文/本报记者 刘腾腾 片/本报记者 杨广帅
  两次参与维和,枪林弹雨中练就实战本领;教学时真刀真枪,子弹全部上膛,受伤成了家常便饭;研究反恐形势,熬夜写出24万字博士论文……这位能文能武的警察老师就是青岛市警官培训中心的训练科科长董向东,也将成为青岛唯一一名博士警察,主攻反恐教学,一人教授10多门课程。
白天上课 晚上熬夜写论文
  今年39岁的董向东是青岛市警官培训中心训练科科长。2006年,他从市刑警支队转到警官培训中心训练科,主要负责反恐科目的教学。从《徒手与警械防刀斧砍杀训练》、《单警战术动作》到《实弹射击训练》、《抓捕战术》等,董向东教授的课程有10多门,几乎都与反恐有关。6日,记者在警官培训中心见到董向东,一身肌肉的他显得十分干练,由于长期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皮肤也被晒得黝黑。董向东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刚刚向博士在读的中国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提交了24万字的博士论文,“每天白天上课,晚上熬夜写论文,一天也就睡仨小时。”董向东无奈地说,他的论文也是选反恐为题材,目前审核已经通过,董向东即将取得博士学位,将成为青岛唯一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警察。
  董向东告诉记者,在警训科,一共有14名教官。“我们这14个人是青岛警察里年龄最低,学历最高的,最低都是硕士学位。”董向东告诉记者。从基础理论到擒拿格斗术再到警械使用,警察技能培训中的近三十门课程都是由这14名年轻教官教授的。
学员练刀枪 老师被“打”伤
  在培训过程中,警察学员们需要学习基础理论和实战训练,后者是培训的重点,老师们需要教授的实战课程包括应用射击、盾牌使用、抓捕、搜索、盘查战术等。在董向东看来,所有的实战训练科目中,枪械训练是最难教的一门。“以前很多民警在工作中不敢用枪、不善用枪,随着近段时间反恐形势的严峻,枪支的使用开始被重视,但有很大一部分民警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董向东告诉记者,“枪支培训的课程非常繁杂,从枪的种类、常见枪型和不同枪型之间的比较等理论课程,到举枪、瞄准、射击、持枪推进、搜索以及枪支分解和结合等实战训练,光枪支动作的训练这一项,要想练标准就得至少花四天的时间。”
  与普通的老师不同,警察老师的课堂不在室内,而是在训练场上,教学道具是真刀真枪,子弹全都上膛,因此教官受伤也就成了家常便饭。董向东的胳膊上有不少伤痕,这些都是他和学员在课堂上练习摔打、格斗、枪械使用时造成的。董向东说,由于学员训练的每个动作都需要教官近距离纠正,而很多学员枪械使用不规范,课堂上使用的枪械等都成了老师的潜在威胁。不过在董向东看来,上课时手臂被防爆叉刺破、腿被枪械划伤都是小伤,有的老师甚至眼睛被学员打成重伤。就在不久前的一次模拟实战训练时,一名老师扮演暴徒,举着菜刀冲出来做砍人的动作,以检测学员的临场反应,结果一位学员太投入,一拳打在老师的眼眶上,当场把老师眼睛打得充血。
两次参与维和 练就实战本领
  董向东的实战教学并非纸上谈兵,在工作期间,他曾两次被公安部选拔,参与驻海地维和,多次与子弹擦肩而过。“最危险的一次是我担任中国赴海地民事维和警队副警队长时执行的一次任务。”董向东告诉记者,当时海地发生了骚乱,驻地外面到处都是骚乱分子和游行人群,他们手持着石块、汽油瓶在街头到处打砸,街头上到处是被点燃的汽车、洗劫一空的商店,甚至还有暴徒藏在道路两侧的楼顶上开枪。“当时我们驻地断水了,必须到巴西军营去取水。”董向东就驾驶着一辆防弹车,同两辆装甲车组成了一支小分队冲出军营,但途中遇到了骚乱群众,“大约得有上千人,手里都拿着石块往我们车上扔,我当时已经把枪上膛,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后来一名暴徒拿着AK47从我的车旁走过,一看车上有中国国旗,就走开了。”董向东告诉记者,他立即命令车队掉头,冲出骚乱区,绕道而行。“参与维和的日子里,真的是每天都要枕着枪睡觉。”回忆起多年前的维和经历,董向东依然心有余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