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一剑 今日把示君
——莒县东莞镇历时八年推动四个村庄整体搬迁服务大项目侧记
2014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东莞镇前花泉村村民在房屋分配大会上“抓阄”。
  
  本报通讯员 郑传宝   

  “终于盼到分房了,没想到我这个老头子都能住上崭新的新房!”村民老林边“抓阄”边高兴地说。这是在今年7月份东莞镇前花泉村房屋分配大会上出现的一幕,群众喜悦的笑容被镜头定格在这一刻。至此,东莞镇自06年启动的四个村庄整体搬迁计划已经完成了两个,其余两个村庄搬迁也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今年将全面完成这项历时八年的“大工程”。
  2006年以来,投资8.3亿元的莒县中联水泥和投资7.5亿元的山东荣安彼那尼水泥先后落户东莞,两家大项目直接涉及村庄6个,群众1355户,4380口人。为了解决企业生产和周边群众生活居住的矛盾,更好地服务大项目并让项目涉及村的群众直接受益,该镇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确定了付家庄、横山、前花泉、后花泉四个村庄的整体搬迁计划,由于涉及群众多,工作难度大,该镇科学规划,确定了两个“四年计划”:第一个四年,先完成一个村作为试点,于2010年将付家庄村整体搬迁试点顺利完成;第二个四年,在试点村经验积累的前提下统筹推进三个村庄整体搬迁,于今年全部完成收尾工作。四个村庄整体搬迁的大胆创新和坚强推进,进一步坚定了镇党委政府“招大商”、“服大务”的信心,也在乡镇主导村庄整体搬迁服务大项目这项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配强四套领导体系。针对四个村庄分别建立起四套强有力的领导系统作为村庄搬迁的基础保障。首先成立以党委副书记等领导为组长,包片领导、社区书记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作为搬迁的牵头带动力量。在领导小组的带动下,在各村搬迁前二至三个月,就提前制定具体规划和相关政策,并抽调环保、城建、司法、土管等精干力量到村里开展前期铺垫工作。其次夯实涉迁社区“两委”组织,作为搬迁的辅助协调力量。特别是在去年的社区选举工作中,该镇不画框框,不定调子,积极引导党员群众踊跃参加,积极参与,投好自已的神圣一票,使涉迁社区真正选出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强有力的两委班子。第三是建立以涉迁自然村对应的社区委员为核心,以自然村对应的社区“一办五中心”人员为成员的村级领导团队,作为搬迁的具体实施力量。把握撤村设社区的工作机遇,建立社区工作人员考聘制度,严格招考程序,把握命题范围,面向社会进行招考,通过公平规范的招考,把原有的村“两委”成员中大部分能干事的力量又吸收进了社区,同时,又淘汰了一些不作为的同志,吸收了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再通过社区分工制度进行合理分工,在搬迁村建立了更优于原“两委“班子的领导团队,6个项目涉及村村级领导团队平均年龄40岁,年龄、文化结构合理,创新意识较强,干事创业激情较高,成为村庄搬迁工作的主力军。
  强化三方联动机制。强调领导团队、党员、群众三方的协调合作,强化三方的统筹联系,充分发挥每一方的优势,通过三方联动协调,为搬迁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积极发挥社区委员的干事主动性,发挥社区委员熟悉户情民意的优势,在与群众交流互动中,把有关项目建设的各种政策讲到点上,落到实处。充分依托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党员思想觉悟高的优势,在一些涉迁利益纠纷前,让党员带好头、表好态。自2006年来,项目涉及6个村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8名,发展党员46名,这些党员和积极分子在服务大项目建设涉及的村庄搬迁、土地赔偿等硬任务面前,都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成为了服务大项目建设的骨干力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积极邀请有威望的家族长辈、村民代表参与到搬迁各项工作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重视群众提出的想法,进一步发掘探索广大群众的智慧。“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由于前期占地补偿、迁坟修路、优先务工培训等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党员干部都带了个好头,说到做到,因此该镇在之后的新村选址、新村设计、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工作就得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进展极为顺利。
  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法制教育,预防不依法办事现象;加强对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监督管理,坚决纠正村务、财务公开不按规定程序操作的现象,真正把村务、财务公开栏变成群众了解村务的“明白墙”;明确规定项目涉及村的村级重大事项范围和重大村务申报审批程序,每季度对各村重大村务决策、实施、公开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通过查阅各类表格,走访党员群众,查看村务公开栏,了解各村重大村务是否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了解村务公开是否及时、准确,党员群众是否满意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以前花泉村为例,有本地户口的村民有125户,已迁出户口的村民有34户,还有2007年以后抢建房屋的村民20户,情况复杂不同,该镇在制定政策中没有一概而论,而是进行了分批次分房,将符合规定的125户分为第一批次,进行正常分房,将非本地户口的村民分为第二批次,通过缴一定数额的建设费用进行分房,在分房过程中没有草率了事,邀请县公证处公证,公开透明,坚决抵制投机取巧的行为,只讲政策、只讲公平,不搞特例、不搞特殊,既维护了大部分群众的利益,又让政府在群众工作中夯实了底气、站稳了脚跟。
  践行一条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特别是近两年,该镇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涉迁村“大走访”,通过逐村逐户的征求意见,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了解群众想法,在工作中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获得了群众对搬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更好地推进了工作。在拆迁工作初始,群众有抵触情绪,东莞镇先后组织搬迁村的群众代表到我县阎庄、沂水县官庄大项目落地村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其它项目落地村的新村村容村貌、了解当地群众增收情况,逐渐改变了本地群众对搬迁工作的看法,在下步工作的开展中,获得了群众的积极配合。在占地补偿过程中,群众有顾虑,该镇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项目所占的山岭薄地全部按每年每亩“双900”(900斤小麦、900斤玉米)的标准进行补偿,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分房过程中,群众希望仍然能和本家兄弟、老邻居住在一起,该镇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敏锐的扑捉到群众的这一想法,在分房时让群众自发组成了四户一体的“合阄”,再派出代表抓“合阄”顺序,既保障了分房工作的公平公正,又满足了群众的意愿。坚持了群众路线,群众支持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日广水泥和彼那尼荣安二期工程建设中,项目村群众自发打出了“项目落了地,群众得利益,种地补偿高,东莞是先例”的口号,有关工作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投产、开工。
  近年来,莒县中联水泥已经成长为全县十大企业集团之一,彼那尼荣安水泥也成为莒县的支柱企业,预计到今年年底,莒县中联水泥可实现产值38017万元,营业收入38810万元,利税总额11928万元,彼那尼荣安水泥可实现产值47434万元,营业收入46872万元;在两家大项目的带动下,全镇将实现工业总产值26.1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将首次突破5200万元大关,增长30%以上;同时,大项目的运转解决了大部分周边村民的务工问题,实现了他们由农民转为工人的梦想,群众人均纯收入进一步提高,达到15000元的级别,搬迁新村格局整齐、基础设施完善、周边环境优美,进一步提升了搬迁村民的生活品质。这项历时八年、涉及四个村庄整体搬迁的“大工程”,造就了企业,夯实了工业,惠及了民生,实现了企业、政府、群众三方的互惠共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