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娜觉得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得到很多快乐。图为董娜到莱阳一家敬老院看望老人,并给老人送去了棉帽子。 受访者供图
义工风采
本报记者 孙淑玉
工作中,她是个肯吃苦肯干的“劳模”,搬油送货毫不含糊。生活里,她又是个细腻感性的小女人,看到家庭贫困的孩子受苦眼泪忍不住直掉。“我们挣得不多,一点儿心意还是有的。”董娜说。
在弟弟的感召下,莱阳的董娜走上了公益路,公司客户、周围同学、朋友都被拉上了公益路。相信善有善报,今年夏天刚生过重病的老父亲也在他们姐弟俩的带动下戒了烟,将省下来的钱按天投入到储蓄罐里定期捐出来关爱孩子和孤寡老人。
弟弟的一个电话 把她带上公益路
“省下一顿饭,就能给他们更多关心”
如果不是弟弟董旭的一个电话,董娜可能至今也不会和公益挂上钩。但当看到孩子的一瞬间,她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那些和女儿年纪相仿的孩子们的生存状况深深触动着她,从此也开始了她的公益路。
4年前的一天,在莱阳义工“轮胎”的带领下,董旭跟随来到莱阳市山前店镇山前店村一个孩子家中落实情况。进门的一瞬间,看着丽丽(化名)身上破烂不堪的衣服,董旭的心被深深刺伤了。父亲因车祸致残,只能在集市上靠修理喷雾器维持生计,母亲有精神疾病,当时7岁的丽丽乖巧懂事,不仅在家里常帮忙,成绩也一直很优秀。
回来路上,董旭掏出电话打给董娜,催促她赶紧收拾些外甥女的衣物送来。那之后不久,董娜跟随弟弟来到小女孩家中,身为人母的她心疼得流泪,当即决定要帮帮周围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随后,她通过QQ群找到扬帆助学莱阳服务队,尽管因为工作忙在群里她很少说话,但每晚她都会到群里查看消息,只要有公益活动,她都会主动出钱出力。
在龙大工作的董娜肯干肯吃苦,逢年过节和同事一起下乡,搬油送货从不含糊。可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又会常常被守望困顿中的孩子们打动,落下眼泪。
开发区G-6小区13号楼3单元一楼突起大火,住在3楼的于广芝就想从家里出去帮忙救火。哪曾想,走到二楼楼道时被火烧着,烧伤面积45%。从烟台的义工口中得知情况后,董娜毫不犹豫地捐出了2000元善款。“谁家都有困难,帮一把也是给孩子一点希望。”董娜说。
去年冬天,得知一家敬老院的老人们连顿饺子都不能经常吃上,董娜在女儿的班级群内呼吁爱心家庭带上肉馅为老人亲手包饺子。看着老人脸上满足的笑容,忙活了一上午的她也笑了。不仅如此,细心的董娜还特意定制了30顶棉帽子给老人送去。
“省下一顿饭,就能给他们更多关心。”走访过程中,董娜时常将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只要有时间她也会带上孩子做公益,希望女儿和儿子珍惜当下的生活,能养成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在姐弟俩的带动下,老父亲戒烟捐款做公益
做公益久了,周围朋学和同事得知情况后,也会悄悄送来善款,委托她捐给受困的孩子或老人。甚至一些公司的客户也加入到公益的行列中来。
“我们挣得不多,一点儿心意还是有的。”有时在饭桌上提起看望的孩子家中情况,同学、朋友也忍不住捐款捐物。这些给了董娜更多前进的动力,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报名参加扬帆助学服务队的活动,传播更多正能量。
传播爱的途中不忘呵护与提醒,董娜说她希望大家心怀善念,并能坚持做下去的。一次一个客户询问怎么参与公益,在详细问了对方的想法和思路后,她才谨慎地同意以后一起同行。
相信善有善报,今年夏天刚生过重病的老父亲也在他们姐弟俩的带动下戒了烟,将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储蓄罐里,定期捐出来关爱孩子和孤寡老人。
“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帮帮别人会有更多收获。”聊天中,董娜多次提起自己在公益路上的收获,她觉得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快乐,这些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