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化通览,一次历史“长征”
《滨州市文化通览》组织者之一李象润将代表滨州参加“中国地域文化研讨会”
2014年09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象润。
  李象润为滨州市杜店镇鳌头周村村口的题字“清荷苑”。
     2012年5月,《滨州市文化通览》8卷本正式出版发行,这标志着一部文化巨著的正式面世,也是滨州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文化大梳理、大总结和大跨越。两年来,这部书也勇夺了全省和全国许多编纂和文化工作的第一。今年11月下旬,“中国地域文化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作为唯一一个入选的地级市,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这部书的组织者之一、副主编李象润将代表滨州参与此次全国学术研讨会。
  文/片 本报记者 王晓霜 郗运红

1
借中央文史馆东风编写滨州文史通览
  滨州地处鲁北重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渤海革命老区,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但滨州缺乏一部系统性强、学术含量高、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专著。《滨州地域文化通览》是滨州市第一部系统的、具有史论性质的历史文化书籍,是滨州市文化建设的高端成果。
  这部巨著包括滨城卷、惠民卷、阳信卷、无棣卷、沾化卷、邹平卷、博兴卷、综合卷等八卷,洋洋洒洒三百万言,全书充满翰墨之气、学术之粹。该书全面记述了滨州自史前文明以来5000余年的历史和文化,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自然等各个维度还原了滨州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这项浩繁的文化工程的完成仅用了两年时间。两年、三百五十万字、百余幅历史文化图片、五千年的历史……这些数字都在告诉人们,书中浸透组织者和编纂者的才智、汗水和心血。
  “10年前我们就有要编纂咱们滨州自己的文史通览的想法了,只不过当时在资金、人力等方面都有困难,我们的力量很单薄,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李象润至今说起来仍有些遗憾。
  好消息传来是在2008年9月,那一年,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启动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编纂;2009年5月,山东省政协文史委决定承接中央文史馆的体例编纂《山东区域文化通览》。刚听到这一消息,李象润与同事们都非常兴奋与激动,“当时我就想机会来了,这对于整理滨州历史文化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借着这股中央文史馆的“通览东风”,2010年6月,滨州市开始了“滨州卷”的编写,他们组织起一次艰难浩繁的文化“新长征”。
  “一部通览滨州历史的学术巨著”、“一部鲁北区域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一部功在当代惠及后世的鸿篇巨制”……大家把诸多赞誉之词集中到这部令人关注的巨著上。2014年8月27日,《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执行副主编陈鹤良在来滨州了解《滨州区域文化通览》的编撰历程和经验时说,“《滨州区域文化通览》的编写走在了全国地级市的前列。”
2
从事文史工作13年,编纂36部书
  历史上有司马迁著《史记》,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李延寿写《南史》《北史》……一部巨著的价值需要在今后的历史岁月中接受检阅。但历史发展的过程则更需要一个当下的记录和见证,让人们铭记参与者勇于担当的品质和卓越的建树,李象润等一批滨州的文史工作者就是这样的记录者和奋斗者。
  在2000年以前,滨州的历史文化工作可谓是一穷二白。李象润告诉记者,2000年滨州撤地改市,之后才组建了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开始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2001年后《滨州文史》1-6辑和《渤海烽火》等书籍相继出版发行。
  “我们刚开始的工作比较简单和茫然,先向其他地市学习,就是上半年收集资料,下半年整理成书,大家基本上都是这个工作模式。”李象润说,滨州文史工作要想取得新进展必须要“破题”和“立项”。在李象润的努力下,2005年5月组建了滨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09年9月成立滨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组建起两个民间历史文化社团后,李象润他们开启和组织了“滨州历史与民俗文化”课题研究,使文史工作进入学科化研究轨道。
  2007年,《滨州历史与民俗文化考略》《滨州历史与民俗文化研究》《滨州历史与民俗文化论坛》三部书接连出版,标志着滨州历史文化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学术台阶。
  从2000年至今13年间,文史部门一共编辑出版了36部文史书籍,平均每年2-3部书,共计1000万字左右。其中《滨州历史与民俗文化考略-研究-论坛三卷》等图书先后荣获山东省政府首届“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奖”和“山东省政协文史优秀书刊一等奖”等10余奖项。
3
挖掘传统文化,创新滨州时尚新文化
  虽然滨州的历史文化悠久,但随着现代文化的日益发展,人们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更期待新的文化。因此,如何能把滨州地域文化与现代的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在挖掘滨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创新滨州时尚新文化就显得迫在眉睫。
  “我们从2010年3月开始组织滨州新八景的评选活动,”李象润介绍,这在山东省是第一家。“滨州新八景”的出现基础,要先把历史上明清时期的“老八景”的成果研究好,向古人学习,同时也要学习当代中国其他地市的文化框架和思想文化,然后才能去想滨州应该怎么做好,怎样把历史文化成果浓缩进去。同样,想要把民俗文化打造成当地的经典文化,要开放式的从不同层次,不同关注群的老百姓去做这件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才能发扬光大。”将“滨州新八景”文化创意诗词典章和剪纸图案等,运用到中秋月饼礼盒的包装设计的文化创意中去,把滨州的民俗文化,谱成歌曲唱响远方。
  “我们有责任把滨州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下足笨功夫,用笨的方法,一点一点把历史文化梳理出来。自己给自己出难题,给自己找麻烦,多干,多思考。”李象润说,现在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帮助中国喜文化有限公司,把有滨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喜庆文化开发好,继续把滨州的历史文化与时尚文化发扬广大,我们要组织好有意义的、有滨州特色的历史文化的长征,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