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人多了,只是信任少了”
官方助学组织称可共享贫困生源信息,让孩子多渠道受助
2014年09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扬帆助学义工到莱阳看望贫困学子,给他们送去钱款。本报记者 孙淑玉 摄
     本报烟台9月19日讯(记者 孙淑玉) 19日,本报报道了烟台民间助学组织“吃不饱”,致资助人排长队一事,引起各界强烈反响。烟台官方助学渠道表示,可以将贫困学子信息分享给民间助学团队,打通资助与受助双方的信息屏障。
  记者从烟台市希望工程办公室获悉,截至今年7月10日,募集用于一对一资助、奖励贫困学子的善款达30余万,尽管这一数字远超去年同期,但目前仍有数百名孩子等待救助。
  烟台市慈善总会每年会开展“关爱生命”、“爱心桥”等公益项目,救助因病致贫和因意外致贫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如果有长期一对一资助,能减轻家里不小的负担。”慈善总会救助部工作人员估计,仅去年和今年就有近90个孩子需要帮助。
  利用各级团委和基层政府组织调查贫困生信息,是烟台希望工程办公室、慈善总会等部门的天然优势,这样既能保证生源,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调查成本。
  “好心人多了,只是信任少了。”针对草根组织资助人“排队”现象,烟台希望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称愿意将孩子信息通过媒体等第三方平台公布,以方便热心人资助,但此过程中必须保护好孩子的一些隐私信息。
  “不管是慈善部门或是希望工程的生源,只要义工再次核实,就可以联系对接。”鼎丰助学服务队队长张圆苹说。
  记者从烟台主要助学团队获悉,目前,通过扬帆助学、鼎丰助学及本报爱心平台已被预定出去的学生名额达百余个。“有些爱心企业一口气就要资助10个孩子。”张圆苹介绍。
  得知烟台主要助学组织面临“吃不饱”的情况,招远辛庄小学英语老师刘伟晓致电本报,称愿做一线调查者,为贫困孩子和公益组织“搭桥”。
  张园苹说,“我们不排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信息,对接好心人资助。”
  不过,扬帆助学服务队队长薛志伟说,自己曾支持并试图对接相关机构生源,但收效一般,不少好心人婉拒的理由是,“只想亲自将钱送到孩子手中,不希望资金转手”。
  “多种渠道收集受助孩子信息更好,只要保证信息真实就行。”采访中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企业负责人称,时下公益圈内频频爆出丑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参与公益的热情,但只要孩子确实有需要,他依然愿意帮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