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英年早逝引道入儒注周易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弼,字辅嗣。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生,卒于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死时年仅24岁,只有短暂人生的王弼,却成了当时的一位重要哲学家。
  少年王弼不仅从小学习、研讨儒、道,常有独到的见解,特别喜欢老子的学说。
  有一天,王弼去拜访他的父辈裴徽。裴徽当时在谈玄上享有盛名。裴徽一见王弼,就很惊异,竟至马上把玄学的核心问题抛给了王弼,他说:“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这是有关有与无、儒与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王弼则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体会,明确而又简洁地回答说:“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为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他认为,“无”不可以直接说,必须通过“有”来阐明。孔子对“无”有深刻的体验,尽管从不说“无”而只谈“有”,但处处都揭示了那隐蔽着的宇宙本体——无。
  王弼在有限的生命里,写了很多著作。据史载,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并由此创建了魏晋玄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