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斗号角”到“官样文章”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其所在院校育人观念的集中体现,一些知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则反映着一个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态度,时代在变化,观念在变迁,大学校长们的开学致辞也不断在翻新。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倡导“学而优则仕”,在这种“官本位”的教育理念影响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忽视人的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更偏重于旧的伦理道德。北大校长严复为此特别提出,教育必须从德、智、体三方面提升学生素质,全面育人。“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在此基础上,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并举的主张,将“德育”放在首位。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则认为学校应该培养“人”,而不是“机器”,强调做学问与做人要统一。在多年后的今天,这些观念和话语仍不过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听到的“校长致辞”多是“战斗号角”。1962年的清华大学迎新会上,校长蒋南翔强调“我们学校是社会主义大学,要培养红色工程师、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求又红又专”。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校长们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是忠实于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忘我劳动的工人阶级的战士,这样的“战斗号角”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赞同。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激昂的号角逐渐被平淡无奇的“官样文章”取代。这一时期,试图给大学校长更多办学自主权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试点暂停。大学校长们打起了官腔,开学典礼也和机关会议别无二致。有人这样总结这一时期的校长致辞:开学典礼上是“欢迎加几点要求”,毕业礼则是“欢送加几点希望”。校长们的发言居高临下,面目模糊。台上领导念稿子毫无兴致,台下的学生也提不起认真听的兴趣。
  最近十年,市场竞争风潮刮进大学校园。大学校长的开学致辞也有了新内容——“晒家底”。北大校长许智宏在2005级开学典礼上历数北大优秀学者,从老校长严复、蔡元培,哲学大师冯友兰、张岱年,到杨振宁和李政道。清华校长陈希则在2006年迎新时强调该校著名教授、两院院士、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数量。如今,晒专家、晒教授等内容依然会出现在一些大学校长的开学致辞中。
  近两年来,校长演讲的重点开始逐渐回归到学生本身。2012年,清华校长陈吉宁寄语新生“学会做人;学会独立;珍惜青春”,2013年,北大校长王恩哥要求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功利性的,而在于帮助受教育者了解自己,发掘自己,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这种理念,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已连续三年在开学典礼上反复强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