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城乡环卫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
不少农村变身花园式村庄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莘县柿子园镇后孙桥村附近,新建的一个小公园成了当地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本报记者 张跃峰 摄
     本报记者 张跃峰                  
  莘县有全市超过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全县1154个村子目前已经有460个成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示范村,有的乡镇(街道)还实现了农村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随着农村环境发生变化,不少村子变身为花园式的村庄。 

不光没了垃圾,街道还变靓了
  9月18日下午,莘县柿子园镇张大庙村的几名村民聚集在大街上闲玩,其中一名村民还直接街边墙上的“四德”教育宣传画给孩子讲二十四孝的故事。距离他们不远处,村里的环卫人员正在清扫街道,一路扫下来除了几片落叶,整条大街上基本没有大多数农村常见的各种生活垃圾。 
  张大庙村一共有4条主要街道,平时无论站在那条街道,闲聚的村民都能勾勒出一幅静谧温馨的场景,那景色甚至比不少城区的街道都要漂亮,在水泥硬化的路面上散步,街边的太阳能路灯与法桐、小龙柏相映成趣,统一粉刷的墙体上还喷涂着“四德”教育、“中国梦”宣传画。 
  在柿子园镇的后孙桥村,不仅村里的路面全部硬化,还新修了排水管道,栽植了绿化植物,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粉刷了墙壁。由于距离镇政府驻地比较近,村子西南方向有一个文化广场正在兴建,闲暇时村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干净整洁的大街上散步,带着孩子去广场休闲。 
  柿子园镇党委书记李占群介绍说,柿子园镇虽然位于莘县南部距离县城比较远,但村民对乡村文明的诉求比较强烈,为此镇里利用此次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机会,不仅清理了农村的卫生,还启动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公共设施配套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相关工作。 
  不仅是在柿子园镇,在莘县不少乡镇(街道)的农村,村里没有了垃圾街道还跟着变靓了。据莘县县委副书记张俊之介绍,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全县1154个村子中目前已经确定了460个村子为重点村、示范村。 
市场化操作,乡镇均自聘保洁队伍
  据介绍,莘县是聊城市较早关注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的县之一,从2011年起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开始推行,已经初步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环卫保洁模式。 
  张俊之介绍说,莘县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县垃圾处理厂,实施无害化处理;投资3000多万元,在各乡镇(街道)建设了24个垃圾压缩中转站,把各村庄清理的垃圾通过集中压缩,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环卫专用车辆调度中心,对车辆实施GPS卫星定位,通过调度中心及时了解垃圾压缩中转运输车辆情况,并进行综合协调;投资800多万元,购置了6辆大型密闭式生活垃圾运输车,使乡镇(街道)压缩后的垃圾得到及时运输。 
  与此同时,按照“每100户建设1个垃圾池、配备1辆人力三轮车,每1000户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的标准,投资1300万元,在各乡镇(街道)驻地和村庄完善了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垃圾桶3000多个,确保了垃圾收集、储放、清运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截至目前,全县共配备保洁人员2340名、清运人员240名、管理人员120名。大部分乡镇(街道)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统一招标的方式,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公司,建立了高质量的专业管理队伍和保洁队伍。
  具体工作中,以整治小城镇驻地、省级干道及县乡道路两侧村庄环境为突破口,以完善基础设施、环卫设施、垃圾压缩站正常运行为切入点,以配备保洁人员、清理“三大堆、沉积垃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为重点,开展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建设、大治理活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