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发病比较隐匿,并且患这种疾病的多为孩子,早期发现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患儿的听力有很大影响。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战秀兰介绍,初期,这种疾病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反复发作或较严重的可以采取鼓膜置管术来治疗,并且能取得较好效果。

五六岁大孩子,分泌性中耳炎多发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尽管耳科专家对这种病进行长期的研究,但目前仍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战秀兰主任说,不过有几种致病原因现在已经确认。
  “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主要原因。”战秀兰主任说,咽鼓管是中耳通过鼻腔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咽鼓管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中耳和外界气压平衡、清洁、防御等功能。
  咽鼓管阻塞是一种常见的咽鼓管病变,“正常情况下,鼓膜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约相当于大气压力,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其咽鼓管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战秀兰主任说,咽鼓管阻塞可分为机械性阻塞和非机械性阻塞。
  “5-6岁的儿童最常见的是腺样体肥大,极度肥大的腺样体可压迫阻塞咽鼓管口,另一方面,慢性腺样体炎也是一个感染灶,引起咽鼓管的逆行性感染。”战秀兰主任说,在临床所见的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年龄和腺样体增生的高发年龄基本都是5-6岁。
  此外,慢性鼻窦炎、上呼吸道的慢性炎性疾病、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以及其它代谢性疾病都能导致咽鼓管阻塞。“所谓的非机械性阻塞主要是小儿肌肉薄弱、收缩力差加上小儿咽鼓管软骨的弹性差。”战秀兰主任说,这也是导致咽鼓管阻塞的主要原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因素还有感染、免疫反应等。

儿童呼之不应,尽快去医院查查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比较隐匿,病人往往不能明确指出发病的时间。”战秀兰主任说,分泌性中耳炎症状主要是听力下降,这种病发作前大都有感冒史,感冒期间听力逐渐下降,有时患者还会觉得自己听到自己说话声音改变。
  另外,有些患者还会表现为耳痛、耳鸣、耳内有闭塞感或闷胀感,家长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后闷塞感可暂时减轻。
  “如果婴幼儿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学龄前儿童父母叫他不理睬,学龄儿童学习成绩下降,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战秀兰主任说,如果有上述症状,家长就应该尽快带孩子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以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症状较重者,应做鼓膜置管术治疗
  战秀兰主任介绍,早期的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通过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通过服用药物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病史不长的轻型儿童患者,特别是单耳患病时,可在医生的密切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中耳积液可能会吸收或排出。”战秀兰主任说。
  病程较长并且没有接受正规合理治疗的小儿患者很有可能会影响他的语言发育、学习、和他人交流的能力。“如果患者鼓室硬化灶形成,对听力的影响就会非常大,这种情况只能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战秀兰主任说,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也必须经手术治疗。
  目前,泰医附院对症状较重的患者采取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明显,受到患者好评。战秀兰主任介绍,鼓膜置管术是指切开鼓膜,放入一根硅胶管,将积液排出。“根据病情引流管会放置3-6个月,可长达1年。”战秀兰说,但是并不是所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都能进行鼓膜置管术。
  “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术无效的患者,中耳积液浓稠、或为胶耳的患者以及鼻咽癌做头颈部放疗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这种手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