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人的水墨传承
——崔汉云、崔勇波书法作品欣赏
2014年09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汉云《博大精深》
  ▲崔汉云《人杰地灵》
  ▲崔汉云《陶渊明句》
  ▲崔勇波小楷文心雕龙之神思篇
  ▲崔勇波书法
  ▲崔汉云《满江红词》
     ■崔汉云简历
  崔汉云,山东临淄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初学二王、欧阳询、褚遂良,后迷赵孟俯,主攻《圣教序》《玉版十三行》等名帖,并将雅致、规范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展现散淡清逸的艺术情趣,体现平和的韵致,所写书法作品力求端庄隽秀,雅俗共赏。
  2008年2月加入淄博市书法家协会,2011年7月加入淄博市老年书画学会,同年由翰墨出版社出版《崔汉云书法作品集》,2013年9月加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区书法展。
■崔勇波简历
  崔勇波,崔汉云之子。山东临淄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中国书协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精英班成员、北京市美协会员,中国书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授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现供职于文化部。
父亲与书法
  父亲这一代是饱经生活磨难的一代,因为自小生在乡间,家庭的重担加之当时社会物质的贫乏,阻碍了父亲这一代人的发展。而当生活环境有所转变,该享受生活赋予的恩赐时,身体却又大大不如从前。
  我家从父亲往上数三代都是木工出身,以手艺过活,八十年代家里的组合家具就是父亲亲自打制,当时大凡去过家里的人都无不惊叹父亲手艺的精湛和构思的巧妙,可惜的是木工手艺到我们这一代业已失传了。
  父亲年轻时善写标语、春联,我同弟弟小时候学写毛笔字就是从父亲开始的,至今还时时忆起父亲在打好格子的草纸上写上字后,让我们对着临写,谁写的好则被红笔画圈以示奖励,弟弟几乎每次都比我写得好,但后来弟弟大学学的经济和管理,步入社会后兴趣转变已无暇顾及书画,而我从军后却一不小心当了书法家。
  近几年,父亲练字的兴趣大增,除了正常的锻炼身体,每天利用三四个小时练字是常有的事。现在已成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对书法更当回事,每每有佳作总是挂的满客厅都是,一时引来亲朋的赞许。他也从书法中得到了快乐,找到了自我。
  父亲学书伊始便一直将雅致、规范作为自己的艺术审美追求,对竞相求怪的时尚书风持观望态度。为此,他写二王、欧阳询、褚遂良,写《圣教序》,写《乐毅论》,写《玉版十三行》等,从总体上展现着一种清逸散淡的情趣。所作楷书,用笔婉转通畅,点画绰约;所作行书舒展干净,不追求结字和用笔的“狂放”,而是自然地“书写”自我的心境。纵观父亲近年来的书法作品,处处体现着平和的韵致,特别是录李白、毛泽东等人的长篇诗词,更是一丝不苟,还是很见工夫的。父亲十五年前因为手术致使左眼失明,近年右眼又出现了老年黄斑病变,开始利用放大镜读书看报,每每看到他伏案挥毫的样子,很是心酸;于是萌生了父亲结集一册书法作品集的想法,早在三年前同他商量时,他便欣然同意,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作品的结集既是检验自己,更可求教他人,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父亲的书法以行书和楷书为多,间及少量篆隶,作品总的特点是端庄隽秀,雅俗共赏,以清雅取胜,符合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所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如果从书法艺术专业角度来说,父亲的作品肯定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些是出自乡间的业余书法家,并且是在眼力不佳的情况下创作的,就此来说,也是足可以让人信服的了。
  父亲六十多岁了。如果说六十岁可以算作人生一个重要拐点的话,希望书法成为父亲新的征程。        (文/崔勇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